血液分析仪检测后的复检
1 复检标准制定 对自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复检,国际血液学专家组推荐了41条自动CBC和DC的复检标准,近来,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全国血液学复检专家小组也对血细胞自动计数复检标准做释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自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复检规则的制定,对我国各级临床临床实验室的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非常必要,并对适合我国的复检标准的制定做了具体的部署。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血液分析仪的结果仅仅是过筛而己,在目前我国还没有具体的复检标准的情况下,一定要求每个临床实验室根据仪器类型、型号不同以及工作人员知识水平不同,拟定出符合实际的复检标准。有的单位比较重视,己经落实到岗位,列入操作手册(SOP,又称作业指导书)中,严格执行。除了镜下复检外,复检必然包括一些手工方法的验证。复检工作既是向患者负责,也减少了差错,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但据我们所知仍有不少单位没有执行,强调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这主要还是思想认识问题,《管理办法》第五条提出了临床实验室要按照“安全、准确、有效、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七项原则办事”,这既是行业准则,也应该是检验工作者的行为准则。用准则来衡量我们的工作,一个合格的检验工作者应该用心做好血液分析仪检测后的复检工作
2加强检验工作人员显微镜下训练 这些年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盲目依赖仪器的思想日益严重,大大削弱了显微镜下训练,以至体液中的红、白细胞也辨认不清;疟原虫漏检时有发生,报告中见不到红、白细胞形态学的描述,连中性粒细胞毒性病变也从报告单中绝迹。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了对血常规检查的形态学检查,以至漏检、漏诊、误诊的现象屡有发生,显微镜下检查,仍是一种基本形态学检查方法,在一些疾病诊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血细胞的形态检查是血常规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再次呼吁血液和体液检验工作者应该通过常年累积,不断加强显微镜下的工夫的培训,全面准确的为临床提供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