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央广网北京3月27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我们不懂转基因,也不去争论,但我们的员工餐厅不能用转基因的油和食材。”这是日前一家知名企业的董事长公开发表的言论。尽管政府部门的科普已推行多年,但相比朋友圈里一条条吸引眼球的谣言,科普的力度似乎还不够。
昨天,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再度正面回应转基因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的安全性几乎成了“说几遍都不嫌多”的话题。但无论主观是否愿意,完全绕开转基因食品正成为越来越难的事情。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副处长张宪法首先澄清,并不是所有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都叫“转基因食品”。
张宪法表示,转基因食品不是无限的。以玉米为例,玉米生产出来之后,玉米粒、玉米籽、玉米面、玉米粉这些都叫转基因食品,但是再往下走,用玉米喂的猪是不是叫转基因猪,这就不是了。转基因大豆生产的油叫转基因大豆油,但是用转基因大豆油炸的油条就不是转基因油条。
换言之,即便你购买的所有食物都明确标注“非转基因”,也没有人能打包票,你吃进嘴里的没有一点转基因成分。不了解带来恐慌,恐慌造就了谣言。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表示,网上看有人讲劝大家不要吃木瓜,有这么恐怖吗?木瓜转了一个基因,就像给人打预防针一样的,不过使这个植物抵抗病虫害,有这么恐怖吗?没有见过的全是转基因,引起了大家的恐慌。也是网上看到的,四个翅膀的、四个爪子的(鸡),天方夜谭,科学家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来成批生产四个脚的、四个翅膀的鸡。
经过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这是农业部反复申明的结论,也被张宪法再一次强调。
张宪法表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几个定论,现在我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的是一个个案分析,科学、逐步的一个原则来进行评价,现在应用了 20年,没有发现科学证实的安全性问题。
我国的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由法规及其支撑体系组成。所谓“法规”,包括国务院发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及条例之下,农业部和质检总局出台的几个配套规章,涉及安全评价的办法、进口办法、加工审批办法、相关公告、技术管理等。具体的安全评价如何进行?在明确安全性后,口粮的商业化会否提上日程?
国际上进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多采用三个原则,即实质等同原则、个案分析原则和逐步完善原则。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副处长张宪法介绍,我国的转基因安全评估较此更为严格。
张宪法表示,我们的安全评价遵循了一个科学原则,个案审查这么个基本原则。我们是五个阶段,实验研究,中间实验,环境释放,生产性实验,最后申请安全证书。水稻的安全评价经历了11年,慎之又慎。也有很多专家也提为什么报了两年都不给我批,是不是不批了,我郑重告诉他,每年都批,但是你那个因为安全性过不了关,所以不批。安委会的评审非常严格,分成三个组,食用安全组、环境安全组和分子特征,任何一个组提出任何一个科学问题,你这个都过不了。我们在安全性的问题上是零容忍,只要有任何一点问题都不可能过安全评价。
在安全性得到证实后,下一步主粮的产业化会否提上日程?张宪法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表示,在应用方面,国家有明确的路线图,由非食用、间接食用到食用,按照路线图来部署我们的工作。现在转基因水稻走得很快,技术也领先,但是短期内不会启动口粮的产业化。
这个表态令一部分人放心,也让另一部分人灰心。一些科学家穷尽三十年精力于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在美国FDA已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上市的今天,其成果为何还不能惠及我们的餐桌?张宪法坦言,转基因是科学问题,同时也不仅仅是科学问题。他表示,转基因问题很复杂,不管作出路线图还是什么都要综合考虑,因为技术的成熟度只是政策考虑的一个方面,不是唯一的考量。也就是说要不要推广,要不要应用,什么时候用?第一,技术成熟不成熟,第二,社会接受不接受,第三,出台这个政策之后,阻力有多大,能不能可行,能不能操作。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对国内的产业有什么影响,要综合分析。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现在国内社会环境、舆论环境还有很大的阻力,所以需要进行科普宣传。(原标题:农业部:短期内不会启动转基因口粮产业化)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