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发布,引来了众多科研人员“围观”。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龚龑便是其中一位,“和项目申报密切相关的‘怎么报’‘报什么’‘报给谁’,是我最关心的”。为了帮像龚龑一样的科研人员找到答案,科技日报记者走访了科技部相关工作人员,听听他们怎么说。
新增“预申报+预评审”
如果将项目申报比作一场打怪通关游戏,往年的关卡主要是申请受理、申报形式审查、项目评审和立项,今年则为“闯关者”增加了一个预申报减负“神器”。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刘兵处长介绍,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研工作者很多,但最终能立项的毕竟有限。为了避免很多科研工作者辛苦填写了全套申报书而未能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面推行“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的申报评审方式。即先由项目申报者提交3000字左右的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预申报截止后,如果项目申报数量较多,可以先进行一轮预评审,预评审可采取网络评审、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方式,但不需申报单位答辩。经过预评审的环节,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第二轮的申报者再提交详细的正式申报书,进入正式答辩评审。
“从前期试点来看,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避免了不必要的申报准备工作,在项目管理中贯彻了服务理念;同时,预申报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形式审查阶段出现大量项目被取消申报资格的问题。”刘兵表示。
同时,结合前期试点专项的申报组织工作经验,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整理了项目申报常见问题答疑,将与申报指南一起公布,方便申报的专家查阅、解惑。
项目指南全创新链布局
当科研人员耳熟能详的973计划、863计划成为历史,刚露一小脸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看上去还是有些眼生。事实上,改变的不仅仅是计划名称。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钱小勇处长介绍,项目指南依然是科研人员申请项目时候的“宝典”,不管是从事哪一类科研工作的人员,都可能从指南中找到支持方向。每一个重点专项都是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设计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创新链布局,研发的上下游各个阶段是环环相扣的。“以‘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为例,对畜禽重大疫病的致病机制,诊断、监测、预警方法,治疗和防控技术,环境因素对畜禽健康的影响等进行了全创新链的布局,改变了过去同一主题的科研项目分散在不同计划的局面,也节省了科研人员为申报项目而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钱小勇表示。
同一份指南里,各个支持方向的设置都是相互关联、有机衔接的,所以在申报的时候,申报者不但要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任务方向,还要注意与下游任务的衔接。专项中基础前沿技术的最新成果,要有后端的任务设置真正能够承接。对于不同目标、不同产品、不相关的任务,不能“拉郎配”,强行组合成一个项目。此外,“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研发目标可能存在不同的技术路线,所以,在同一个指南方向下,对于采用不同技术路线,但都科学合理、不分伯仲的申报项目,也可以择优同时支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再根据具体执行的情况,开展评估后动态调整。
不仅如此,首批重点专项指南编制过程中,还继续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创新研究。据介绍,在2月16日发布的首批重点专项指南中,有3个专项设有青年科学家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不设课题,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员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35周岁。
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提交给专业机构
2月14日情人节,猴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生物中心”)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的预评审结果。“干细胞及转化研究”专项作为先期启动的6个试点专项之一,生物中心作为第一批获批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发挥了试流程、试系统的作用,为重点研发计划的正式启动奠定了基础。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曾骞处长介绍,经过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包括生物中心在内的7家具备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将被改造成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而这些专业机构将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这一“官网”,受理科研人员提出的项目申请。
科技部信息中心胡少华总工程师介绍,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service.most.gov.cn)作为统一的管理和服务平台,已于2015年9月30日正式上线,面向各类申报单位、评审专家、专业机构及社会公众提供全过程服务,保障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可记录、可查询、可追溯。目前系统已整合多类科技计划的立项数据,可以全面开展查重工作,能够从技术上有效避免同一个项目多头申报,重复立项。
以前申报项目,是通过不同的门户和系统,报给不同的政府部门。而现在,是通过一个系统,报给第三方的专业机构。这降低了科研工作者需要应付不同申报格式,不同申报要求的工作压力。专业机构做什么,也必须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这使得专业机构的管理行为可监督,可控制。比如,专业机构需要评审专家时,不能自己去找,只能提交专业背景、学术水平等基本条件,从信息系统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最后参加评审的专家还要通过信息系统公示。网络评审、视频评审的过程也将在信息系统中全程记录。
专业机构把从前政府部门做的事都做了,那么政府做什么呢?“政府从项目的具体管理和资金的具体分配中解脱出来后,将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这个议事平台,在充分发挥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高层次专家,以及领域专家咨询评议作用的基础上,凝练国家战略需求,做好科技创新规划,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和重点任务部署。政府通过不断优化科技计划管理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对专业机构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真正分开‘裁判员’和‘运动员’。最终形成政府在高级‘智库’的参谋下决定做什么,专业机构在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下决定谁来做,从而建立起各方面有效监管、互相制约的全新管理模式。”曾骞表示。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