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导师为何不能帮助学生找工作呢?
鲍海飞2015-12-17
导师是否要为学生找工作,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当然,导师没有职责和义务非得为学生找出路,学生也没有必要非得依靠导师推荐才能找到活路。导师之难在于,大部分的老师未必就是手眼通天之人,有很大关系网、交际圈和人脉,乃至眼界;学生之难就更不用说了,其能力、为人、眼界、想法、志向,是导师未必了解的。
翻阅典籍,有一小段科学史,我想还是很有启发的,或许能够给大家一点思考和启示的东西。这一段历史是关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机电工程系的一个教授特尔曼(Fred Terman)先生的想法和做法。当时正值美国大萧条时期(Great Depression,1929-1933年)。特尔曼教授一直为该系的学生能否找到好的就业而担忧(此处看,他是一个负责任、深谋远虑、敢于担当的人!)。他感觉非常困扰的是,他最好的学生不得不到东海岸---在无线电领域去谋个职位,他心中的一个念头就是要在斯坦福大学就地建立当时的新兴的无线电技术‘中心’‘以此解决就业、留住人才’。(…was concerned by the lack of goo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area for Stanford engineering graduates. It troubled him that his best graduates had to go to the East coast to find employment….. His solution was to establish the then-new radio technology locally.) 他第一步便是把曾经该系两个毕业的学生招回来,让他们继续深造无线电技术,这两个学生不是别人,就是今天惠普公司(HP)的创始人:William Hewlett,和David Packard。他们之所以没有马上开‘公司’之类的举措,是因为特尔曼考虑当时正值美国大萧条,先让他们养精蓄锐。随后不久,于1938年,这惠普二兄弟终于在特尔曼教授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无线电技术的研发,将产品推向市场。而他们做的起点产品就是Hewlett曾经的研究论文工作---声频振荡器(audio oscillator)。而HP公司自然成为硅谷(1971年被称之为硅谷)最早的创业电子公司。
此后,50年代末,晶体管发明人之一的诺奖获得者,贝尔实验室肖克莱于1956年受特尔曼的邀请,加入到斯坦福大学的工业园,在特尔曼支持下,在工业园区的一个公司下专门成立了肖克莱半导体实验室。后来雄心壮志的八个小伙子,包括摩尔定律的创始人摩尔,集成电路的发明人诺伊斯等,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投入到肖克莱的怀抱。但不久由于肖克莱的独断专行,这八个小伙子集体辞职,成了著名的叛逆八人(Traitors eight),随后他们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再其后,由这八人又衍生出多家半导体等公司,逐步诞生和造就了今天举世闻名的科技创新的硅谷传奇。
纵观历史,清晰可见,硅谷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斯坦福大学电子科学系的教授特尔曼。他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那些好的学生留下来找到工作为宗旨,而不必到繁华的东部去发展,而是就地发展。在此过程中,他十分成功地连接了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斯坦福大学周围建立工业园区(大约1951年),并使得而且只能是从事科技的公司进入工业园区。由此,诞生出了世界上最有创新力的地方,成为世界其他各国竞相效仿的对象,积极地复制硅谷,造就自己国家的科技创新基地!
硅谷和硅谷的历史不可复制和重演。特尔曼教授可遇不可求,他为人和善,具有很好社会关系。曾经他和H、P兄弟二人之所以‘情投意合’走到一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彼此都很熟悉了解,所谓知根知底。一个关键点是这两个学生有一技之长,手里有东西,这成为他们创业的资本和起点。而特尔曼教授又有很大的社会关系网和资源。特尔曼教授成就了学生,更造就了自己。1985年特尔曼被称为硅谷之父(the father of silicon valley),而他已于1982年去世。有文评价特尔曼先生:他是一个卓越的、有远见,有驾驭能力的人(a man of vision, drive, and immense ability)。
因此,个人感觉,如果学生为人、工作能力都还不错的话,如果导师有能力的话,那么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该推荐还是应该推荐的。这也是一种担当意识,虽然说不是责任。帮助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学生,或许有一天就可能造就出一个牛顿、法拉第,就有可能造就出实干家比尔盖茨和乔布斯。
作为导师,不仅要做技术的传授人、科学的探索者,更要做学生的精神导师和实践者。让有头脑、有理想的学生展翅高飞。而对于一些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稍慢一些的,还真需要好老师来好好引导和引领。师傅领进门!当然,扶上马以后,能帮带就再带带。因此,导师要尽量鼓舞、鼓励那些有创造性、思想活跃的学生走出去,积极推荐他们,让他们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大步前进。而从学生的角度说,更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主动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不是坐等。打铁还需自身硬!
进一步说,作为导师,一般都是过来人,都有一定经验和社会阅历,有一定的社会关系网和人脉。即使不推荐,也要给出好建议,能帮就帮一把。古代中国就有师徒如父子,人生又有多少个同一屋檐下的时光啊!何况在一起工作多年,其中又有多少师生情和友情!
导师推荐,体现了导师的一份爱心和雄心,这里面包含着导师的一份自信:相信我的学生是好样的。而作为学生,在新的境地环境,也不要辜负导师的一片苦心。导师不推荐学生,也是由于某种原因,作为学生也不能强人所难,因为时代境况都不同了。
在人生的一些关键点上,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作为前辈如果能够推一把的话,如果能够指点迷津的话,学生可能就走得更远一点。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944000.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鲍海飞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