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2015年《自然》杰出导师奖今天对外揭晓,包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在内的5位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该奖是全球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为强调导师启发学生(年轻科学家)的重要性而设,每年专注于一个特定国家或者地区,今年,他们将目光落到中国。
《自然》杰出导师奖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各设立一个事业中期奖与一个终身成就奖,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邓兴旺共同获得中国北方终身成就奖,各获得2.5万人民币奖金。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陈洪渊获得中国南方终身成就奖,获5万人民币奖金。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获得中国北方事业中期奖,获奖金5万人民币。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科研与研究生副校长舒红兵,获得中国南方事业中期奖,获得奖金5万人民币。
《自然》杂志总编菲利普•坎贝尔爵士当天表示,我们处在一个实验室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时代,科研人员在鼓励创造力的同时,还要保证产出的科研成果在技术细节上的可靠性,以及在科研伦理上的严谨性。这也是为何对于年轻科学家的指导十分重要。然而,成为一个实验室的“老板”,并不自动意味着就能给他或她的学生提供优秀的指导。
事业中期奖获得者施一公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在疾病相关的膜蛋白的结构和机理,以及大分子蛋白质的细胞机械机制。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冯亮曾是施一公的学生,他记得,当他2012年刚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时,会经常问自己,“如果施教授遇到我现在的情况他会怎么做?”
如今,冯亮保存着所有施一公发给他,以及他在施一公实验室时施一公发给实验室的邮件,而且经常去阅读这些邮件。他说,四年中的800多封邮件经常提示他“施教授的实验室是如何管理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施教授又是如何特别费心的促进提升他的实验的”,冯亮说,老师的这些邮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他处理很多问题的指导手册。
来源: 中青在线/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