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海外人才到底流行“归”还是“不归”?“隔海跳跃”才是最酷的!

1楼
妖精的口袋 发表于:2015-11-5 9:26: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年头,“海归”找不到工作常常被拿来说事儿。那么,现在的海外人才到底流行“归”还是“不归”?今天让你看看最新模式——“隔海跳跃”。

从归国到返美然后再归国,学者贾伟的经历折射出科研人才追逐前沿的新需求。

贾伟又回来了。

“海龟归海”的他曾引发学术圈一阵热议,而此番归来不同以往的全职回国,他开启了自己“海鸟两地飞”的新模式:在夏威夷,他是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癌症研究中心副主任;在上海,他是第六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主任。

爬坡艰难,“海龟”教授重新“出海”

在六院的办公室约贾伟,推门只见满满一屋子人,贾伟要挨个听取科研骨干和研究生汇报工作。这次他在上海逗留一个月。

贾伟已经很习惯在夏威夷和上海两地跑的节奏,当一个“海鸟”教授,对他来说可是几番折腾后才争取或者说摸索到的“最佳科研状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89年,贾伟赴美留学,在密苏里大学一路读完博士后留校,捧得“铁饭碗”。直到1998年“海龟”潮起,贾伟辞职,卖掉房子车子,全职回国创业,一心想把所学转化为产品。只是商海似乎并非这群知识分子所爱。

2003年,贾伟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回到象牙塔,出任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贾伟从事的是代谢组学研究,这是继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之后的另一新兴交叉学科,潜力十足,但也十分“烧钱”。

贾伟到得似乎不是时候,“985”一期工程即将结束,经费所剩无几,二期工程还没开始,30万元人民币的启动经费对于价值50万美元的昂贵仪器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由于是新兴学科,这个小组的研究价值与国际地位并不被了解,在争取科研设备、经费上有难度。

对这个“海龟”教授而言,进入学术界的头几年犹如艰难的爬坡适应期。

就在此时,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向他发出邀请,不仅提供终身教职,并给他专属的高通量仪器设备,贾伟坦言,这的确是“诱人的橄榄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北卡教堂山分校

当年内地对归国人员中外“两头兼顾”的用人政策还较少,2008年,贾伟从上海交大辞职,出任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营养系终身教授、生物转化医学中心主任。

重新“出海”的他,被业内称为“海龟归海”第一人,在圈内还引发对这一现象的讨论。 

难舍上海小组,为两地飞离开北卡

如今谈及“海龟归海”,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必过度解读,人才流动必然会促进人才制度在竞争中不断调整完善,未来,东西方高校之间互相竞争性聘用人才将会是一种常态。

事实上,贾伟当年就遭遇了现实问题:在中国的科研团队怎么办?那时他在上海交大已组建起30人左右的团队,这个研究小组还成为国际代谢组学领域最优秀的小组之一。“我可以带小部分人去美国,但不可能把整队都带过去,散了太可惜。”

就在贾伟为难的时候,交大附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教授向他提议:不妨将上海小组移师六院,他定期飞回来,同时指导中国和美国的研究。

六院的灵活用人机制让贾伟很快尝到甜头。“医院临床样本大,更容易开展转化医学研究。”贾伟欣喜地发现,与医生接触擦出了不少科研新火花。

代谢组的变化被认为与一系列疾病发生息息相关:他开始与贾伟平教授的研究小组合作开展代谢组学与糖尿病的关联研究;与瑞金医院的陈竺、陈赛娟院士合作开展AML白血病的预后情况观察研究;与曙光医院的刘平教授开展肝病的研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与国内的科研联系日益紧密后,贾伟又遇到一个问题——时差。

北卡到上海没直飞,算上中途停留,前后要20多个小时。为了让“海鸟”状态更可持续,2013年,他几番思考后决定放弃北卡教职,加盟夏威夷大学。

“这是亚太地区最靠近亚洲的地方,与上海时差仅6小时,有直飞航班。另外,即便我在夏威夷,和上海的同事每天有半天可以在线讨论问题。”

入职夏威夷大学,贾伟不忘在合同里写上“一条”:保证他每年回中国一段时间从事科研工作。

“海外学术招待所”培养年轻学者

如今,贾伟每年在上海待4到6个月,两地科研让他习惯了“在美国琢磨中国的事情”。

“我感觉全职回国、切断与国外的科研关系,效果并不好。”在他看来,因为“海鸟”的存在,不仅能跟进科学前沿,促进两地合作,还能发挥培养中国年轻科研人员的重要功能。

在夏威夷大学的实验室,如今每年都会接收上海的年轻访问学者,这都是贾伟安排的,他形象地称此地为“海外学术招待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前年轻人出国只能借助会议,即便要送人出来,我们还得托在海外的同行安排,如今我就在海外,可以给这些年轻后备人才安排更多、更长的科研交流岗位。”

在贾伟看来,这个“海外学术招待所”还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年轻学者的学术思考方式。在这里,年轻学者不仅和实验室的欧美同事近距离接触,每年这里到访的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学者很多,贾伟笑言这是地理位置的意外馈赠——“人人都爱夏威夷”。

事实上,因为这个特殊的“海鸟”机制,已促成不少上海与夏威夷两地的学术融合。

贾伟所在的夏威夷大学癌症研究中心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挂牌的研究机构,相当于国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六院以糖尿病研究为特色,这两股团队彼此研究互有交集。

比如,高脂饮食、不运动可能导致糖尿病等代谢异常,而科研人员又在实验中发现这还会引发消化道癌症。这些由于学科交叉引发的新发现,让贾伟计划从明年起将更多时间放在中国,保持“两地时间对半开”。

来去皆寻常,其实,这就是海外人才喜欢的状态,也应该是科研真正与世界一流接轨的最好方式。

来源:《文汇教育(微信号wenhuieducation)》!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8203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