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精准医疗,已经从局限于医疗领域范围内的小众话题,上升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国家战略。许多人认为,这与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精准医疗战略有关,中国如今也在跟风,但不少中国科学家并不同意此观点。
在9月8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GE医疗中国联合举办的“从新药创制迈向精准医疗”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詹启敏指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有医学界就有了个性化医疗的概念,这不是奥巴马提出来的。2002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结束时,也提出了疾病基因组计划。2011年,美国科学院写出了“迈向精准药物”(toward 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在中国,2010年前就有医学界人士提出精准外科的概念,并召开了关于肿瘤精准外科治疗的国际会议。
在他看来,精准医疗是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必然,是公众对健康需求的推动,从发展规律上与奥巴马的战略无关。
“精准医学是公众的需求,更是临床发展的需求。”
詹启敏指出,目前临床疾病治疗的现状,可以看作是一座冰山,而人们看到的只是海面上的部分,针对的也是海面上的部分。以肿瘤治疗为例,现在采用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等方法,都是针对海面上的部分,这导致中国虽然在癌症发病率上与国际持平,但在死亡率上却高于国际水平。
“我们是水面下的了解还不够。”他说,例如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上,发达国家的早期诊断在50%以上,在北欧70%-80%,而中国在20%以下。中国的多数癌症诊断都是中晚期,治疗非常被动和盲目。 实际上,海面下的情况,包括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 ,细胞分子改变,最后导致组织器官病变等。
目前世界医学临床实践的局限性,在于主要依靠病人主诉、临床症状、生理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改变,其基础是组织和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在这些组织器官改变的下面,是大量的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对这些分子的改变的了解将推动临床疾病的分子分型。
所谓精准医疗,就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案。包括对风险的精确预测,疾病精确诊断,疾病精确分类,药物精确应用,疗效精确评估,疗后精确预测等。
詹启敏认为,目前正是推动精准医疗进一步发展的最好时机。他认为,中国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方法的研究位于国际前沿,分子影像、靶点、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在精准医疗的基础层面与西方国家保持同步,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整合技术研发、临床转化、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实现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有上百年,但是原来给你的信息很少,现在有了很多科学技术的帮助,包括基因组测序,生物医学分析工具,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出现,所以我们今天谈精准医学才有可能。”他说。
他介绍,中国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专家形成了七个共识,包括基因组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已经趋向成熟,蛋白质组学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和产业化阶段,疫苗和抗体将成为生物医药重点突破的领域,生物治疗、个性化诊疗技术成为现代医学重要方向,医疗器械成为与药物齐头并进的新型产业,最后是生物信息学想海量数据产出和广泛应用两个方向发展。
詹启敏透露,中国在精准医疗上的目标,是以向人们提供更精准、更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为目标,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自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形成一批中国制定、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
作者:于达维
来源: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