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为什么要做博士后?

1楼
妖精的口袋 发表于:2015-6-26 9:50:00
当前国内博士后不好招,招到的老师们又经常不满意。前些天科学网上有报道,连院士都在抱怨招不到满意的博士后。
我在以前的博文中也说过,因为招国内博士后难,就想招国外的。发布了广告之后,倒是有人申请,有的背景还不错。可惜国家和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很不给力,除了麻烦还是麻烦,让人欲进不能,欲罢不愿。再加上手头基本都是纵向经费,其中的人员费比例偏低(10%左右),多了给不起,少了又不合适。难啊!
记得以前科学网有过一篇博文(抱歉不记得博主姓名了),从导师和面试者的角度,对做博士后的人员在申请和面试中的注意事项给出了详细建议。我想在这里就不重复类似内容了,且说说为什么要做博士后和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博士后,顺便也分析一下中国学生不愿意在做博士后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博士后制度是舶来品。1984年在李政道的力主和邓小平的支持下,中国开始了博士后制度的建立。从建立之初,中国博士后体系与西方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具有常设机构“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而学校、研究所或企业设有博士后研究工作站,或称博士后流动站,而欧美没有这些建制。按照国家规定,博士后应该算作一定期限内(通常是2年)的职工,在各单位归口人事而非教育部门管理。
我曾经从人事部门了解到本单位博士后待遇的政策,但国家的有关规定,则是在百度百科里看到的。按规定,博士后最多可以做两次(两站)。在第一站和第二站期间的职务工资,分别按讲师职务工资标准的第四档和第五档确定。其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按所在设站单位的类别,由设站单位根据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性质、特点、表现和工作量,比照所在设站单位同类人员确定。博士后期间,配偶、子女的户口可以暂时落户博士后所在单位。
在我读研究生期间(15-20年前),我们所的博士后只有包括院士在内的名教授能带,应该都是国家资助的,名额很少但具体数目不详。现在国家资助的博士后依然很少,据所人事部门说每年仅2人;但国家现在允许自筹博士后,似乎没有名额限制。两类博士后的待遇原则上没有差别,不过对国家资助的博士后单位会提供公寓或周转房(在站期间),工资和课题经费的来源是国家和课题组;而自筹博士后单位不提供住房,所有问题都需要课题组自行解决。
对于中国学生毕业为何不愿意做博士后,我看到大家说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几个:一是待遇低,生活没有保障;二是合作导师不重视,觉得和研究生培养差不多;三是博士后为临时性的工作,而且将来去高校求职还不怎么被认可(特别是在国内做博士后)。下面来逐一分析:
(一)待遇问题:根据上边的描述,博士后生活待遇还是有保障的,约等于新入职的博士毕业生,不一样的是博士后有年限。此外,现在一般不会给新职工提供住房,好一点的单位也许有周转房或青年公寓(有一定门槛),更别指望分配住房了;国家资助的博士后在站期间是有公寓或周转房的,而自筹博士后的情况可能差别较大。因此,整体而言博士后的待遇与新职工类似或更好。
因此,抱怨待遇低可能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原因是做博士后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大家常常能看到网上有人说博士读亏了,有工作经历的人读完了反而连与原来相似的职位都找不到,因此经常有人建议先“占坑”再考虑读书的事,有人甚至干脆说“读书无用”。传统上大家对博士学历还是很看重的,如果说这么重要的事都要让位于“占坑”,博士后不受人待见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到国外去做博士后,情况则有明显不同(这里不说研究水平高低,只说待遇)。国外博士后的绝对收入肯定高于国内,但相对于当地的收入水平而言,国外博士后未必优于国内。大家通常不抱怨的原因,可能是国外博士后的工资绝对数额较高,不仅可以满足生活需要还能有节余。在国外,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房租和食品一般高于中国外,购买电子类产品、坐飞机出行、购买汽车、通信和网络费用等相对都低于中国,近几年有的支出甚至连绝对值都低于中国了。如果省下的钱回中国用就更合算了,当然随着人民币升值不如以前合算了。
(二)不重视的问题:这个情况根据实验室不同可能差异较大。我所了解的情况,也包括我自己的课题组,对于博士后还是很看重的,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让博士后从事打杂的工作。说句实在话,花那么多钱聘来的人打杂,课题组长第一个会心疼的,博士后自己带钱的则另当别论。这点其实对于国内国外都是一样的,例如CSC资助去国外实验室进修的人,无论干得好坏外国老板通常不会太计较,如果老板自己出钱就不一样了。
对很多课题组而言,博士后是招聘来建设课题组缺乏基础的某个方向,或者从事难度较大、不敢或不愿交给经验不多的研究生去做的课题。因此,现实上不是工作没有挑战性,而是太有挑战性。由于课题组缺乏前期基础,因此开拓能力不强的博士后会比较痛苦,特别是对那些博士期间在一个平台比较完善、已有前人开路的情况下完成课题的人而言。那些抱怨博士后“不好用”的老师们,应该也是遇到了这类人。也就是说,有人虽然博士期间发的文章还可以,并因此自视甚高,但实际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性都成问题。
(三)临时工作和不被认可的问题:如第一条所述,临时性恐怕是很多人不愿意做博士后的主要原因,出国做博士后也是因为国内高校和研究所对国外博士后经历比较看重。至于在国内的博士后经历不被认可,确实是比较现实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博士后不被认可,不仅要批判中国学术机构的“崇洋媚外”,也要看到在国内做博士后发表文章的质量与在国外做平均水平确有差距。造成这样差距和中国整体研究水准不高(当然中国也有某些很强的学科和领域)、过去一些年经费相对不足等因素有关,但不可否认个人努力也有很大关系。如果说中国博士生现在能在国内的环境下做出很好的工作,那么博士后没有理由不能表现出色。
说句有点刺耳的话,在当前的形势下,基础较好、有上进心的学生,能去国外做博士后的都出去了,没出去的大多是闯劲不足、或是基础欠佳的,当然也有个别缺乏机会、或者考虑个人原因不愿意出国的。那些博士在读期间缺乏良好表现的人,指望着自己一切还是老样子,再多花两年时间做个博士后就能“鲤鱼跳龙门”,真的很不现实。
博士后的定位与未来的职业发展无疑是需要认真思索的,也是一名博士毕业生决定是否做博士后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这方面科学网马臻博主有不少精彩的博文,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对于那些立志在学校和研究所发展,特别是想建立独立实验室的人而言,博士后阶段进行科研独立自主的培训是有很必要的。如果博士期间做得不理想,还可以通过博士后加以弥补。当然前提是,博士期间做得不够好主要是经费缺乏等客观原因;如果是主观原因,则需要在博士后期间加倍付出,才有能彻底改变面貌。对于想转方向和探索新领域的人,博士后也提供了一个机会。但是,不要指望合作导师花钱只是供你练手,你得能够给他的课题做出贡献。
在没有想清楚博士后定位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不知道自己想追求什么的时候,就不要跟风去做博士后了(现在没有跟风的,可是天知道将来如果博士就业情况不好时,是否又兴起跟风一族)。如果说博士毕业时判定自己不适合从事研究,准备单纯从事教学或者去企业从事开发工作,那么不做博士后大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本着“占坑”优先,但又希望或被迫在学术研究这条路上走下去,将来以访问学者去进修也是个可行的替代方案。
不过我要提醒这样的人,刚毕业时人是最有冲劲的,如果这时候都只想着先“占坑”,那么工作几年后再去进修或者做博士后,还能有多少残存的动力呢?如果没有了动力,只是为了增加到知名机构中从事研究的经历(“镀金”),又能对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起到多大作用呢?对上述问题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希望我是错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934-594224.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方唯硕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6641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