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基因+互联网”引发创业潮,落脚点在哪?

1楼
妖精的口袋 发表于:2015-6-1 9:1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称,苹果正在与美国多家研究机构合作,计划收集并整理用户的基因数据,帮助iPhone用户进行基因检测。

除苹果公司外,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加紧布局基因行业。此前,谷歌推出人类基因组云端服务项目,并与医院及大学合作进行人类基因组的存储、对比和分析工作;亚马逊也推出云端服务,并接管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存储。

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拥抱基因行业是大势所趋。而在国内“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下,“基因+互联网”也有望碰撞出更多的创业火花。

下一个风口

基因是由A、T、C、G 4个碱基组成的序列片段,正是这4个碱基千变万化的排列组合,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基因测序就是分析各种排列组合,以此诊断个体健康状况并预测患病的可能。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也将比传统检测更加安全、准确和便宜。

从全球范围来看,基因测序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研究机构BBC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已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预计2018年还将达到117亿美元。

在近期举行的一场“基因+”系列沙龙上,生物谷产品经理蒋杰指出,基因不是潘多拉魔盒,基因测序让医学更精、临床更准、药物更狠。然而,基因测序技术呈指数级增长的同时,基因信息海量数据的挖掘以及如何与临床结合成为目前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7389台高通量测序仪,分布在1027家机构,平均每家机构拥有7.2台。数量庞大的基因测序仪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并不都是有用信息,更不意味着能直接应用于医疗市场。

面对海量的基因数据处理,一批专注于生物信息数据分析的弄潮儿初露头角。北京奇云诺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在其创始人罗奇斌看来,面对基因信息大量冗余、分析技术难度高、数据解读跟不上等基因行业瓶颈,数据存储、分析、解读的需求将造就一个新兴产业。

罗奇斌表示,基因数据处理虽然是小众产品,却可能催生出一个大市场。互联网公司青睐基因行业,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其背后生物数据的可挖掘价值。

与此同时,对临床科研学者和普通消费者来说,也越来越需要一个能够承载复杂的基因数据、在线运算和分享的平台,为疾病的研究以及药物的研发提供大数据的支持。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基因信息分析与互联网的碰撞,能够将基因信息构造成完整链条,系统地展现在使用者面前,而这两者的有力结合,也将为传统生物技术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站在风口,猪也会飞。”基因与互联网的融合,或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创业落脚点在哪儿

互联网的基本核心是互联和在线,但是在国内基因行业,至今都没有做到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互联,而整个生物产业链,包括试剂、仪器设备、医疗和科研的应用等也尚未实现在线。

“作为一个拥有最多高学历人才的行业,居然没有实现高度的互联网在线化,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罗奇斌看来,基因科学的出现,将会推动生物产业链在线过程的加速。

他预测,基因行业会诞生一批企业,即从生物信息分析切入,形成一个数据分析大平台,然后向上游移动,将测序仪器及建库和试剂上线,最后将样本物流系统在线化。另一方向下游移动,将应用出口通过云端实现在线,最终实现产业链的闭环,“互联网+”在基因行业得到实现。

正是看好“基因+互联网”的潜在商机,国内成立最早的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公司药明康德也开始大举进军基因医学。药明康德基因组学中心主任陈巍在沙龙上称,基于高通量基因测序有四条创业思路:疾病诊断(如肿瘤检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测、遗传病检测、产前检测等)、新药研制、体检(包括常规体检、风险预测等保险体检,有关于职业选择的天赋检测,耳聋和自闭症等新生儿基因检测等)和农业育种。

陈巍指出,创业公司要学会借助外脑,中国本地海量云存储以及连接国际云无缝数据交流,将为创业提供海量数据的存储与交互。药明康德目前就正在与美国加州著名的生物信息学公司DNAnexus合作搭建云信息平台,致力于实现安全的数据存储、二次数据分析和中国本地云建设。

引发隐私问题

互联网的成熟和基因行业的崛起,两个行业经历风雨之后的邂逅,注定不是简单的恋爱关系。

目前,云端技术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专宠,互联网巨头们通过解决数据存储、数据运算、数据安全这三个问题,逐步地将基因数据资源归入囊中。

陈巍指出,“基因+互联网”的机遇虽然巨大,但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会面临用户教育、政策监管及数据库搭建等壁垒。

最该引起注意的是,基因信息的云端化会引发隐私问题。

“与数据安全不同,基因信息和个人信息的绑定引发的社会问题,将远远大于数据本身泄露造成的安全问题。”罗奇斌强调。

那么谁才有资格管理消费者的基因信息呢?在美国,由医疗机构、研究型大学、生命科学公司组成的全球基因组学与健康联盟,就是专门解决基因数据存储在哪,谁有访问权限,如何保护隐私等问题的。

联盟成员之一的谷歌此前就曾表示,基于大数据和测序数据的基因研究,充满了隐私和伦理问题。但该公司认为存储在全球基因组学与健康联盟云端的基因组数据是安全的,并在其网站上称:“私人数据依然保密,公共数据开放给任何人。”

罗奇斌认为,该联盟的成立会推动美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云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例如以颁发牌照的方式逐步对云服务商进行管制。而在我国,国家不仅对于基因样本资源会有规范,对于基因信息资源也会逐步出台相关管理政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8984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