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援非医疗团队揭示埃博拉病毒演化

1楼
equip2 发表于:2015-5-15 10:02:00

来自中国援非抗埃医学团队的一个大规模基因研究显示,导致塞拉利昂此次埃博拉疫情的病毒与刚开始传入该地区时相比,其遗传多样性增加了。该研究5月1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为了了解埃博拉病毒的演化,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务春,中科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副主任高福带领中国CDC实验室检测队和相关专家分析了2014年9~11月在塞拉利昂5个地区收集的175个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此时该地区已经经历了埃博拉疫情的快速增长)。他们发现埃博拉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已经显著增加,“出现了好几个新的谱系”。

“这个现象很正常。”高福解释说,埃博拉病毒在从其自然宿主或中间宿主感染人的跨种传播过程中有一个适应期,适应过程中有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化,导致其突变率增高。他强调,遗传多样性增加指的是,与其刚开始从几内亚传入塞拉利昂相关地区时相比,埃博拉病毒的突变率随时间在增加,这并不意味着其总突变率的增加,“它的突变率跟过去是一致的”。

文章的其他作者也认为,病毒演化的速度似乎和在以前的埃博拉疫情中观察到的速度相似。“这意味着病毒变异速度没有超过我们根据此前的疫情所做的预期。”《自然》杂志编辑克莱尔·托马斯(Clare Thomas)说,这也说明此次疫情的恶化是由在控制扩散和人与人传播上的失败导致的,而不是因为病毒变异的速度超过预期。

已有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基因组的变化可能会对不同候选疗法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也会影响检测病毒的尝试。不过高福指出,研究发现目前埃博拉病毒的变化速率“还不足以影响诊断试剂和疫苗研究”。

“如果埃博拉病毒变化太快,检测试剂就要调整,然而从我们的结论看,埃博拉病毒并没有突破以往的突变速率,就好像‘孙悟空再折腾还在如来佛祖的手掌心’。”高福说。

 去年8月,美国科学家曾在《科学》杂志发文称:“病毒已经发生 300 多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或“削弱诊断检测和试验性治疗的敏感性”。对此高福评述说:“当时的样本量还是太小了。现在随着样本数的增加,发现它的突变率跟过去是一致的。”

 托马斯的评价支持了高福的观点:“我们以前的样本量很少,而且都是疫情早期收集的。这项研究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样本,看到病毒如何随着时间演化进而增加了多样性。”

 此次埃博拉疫情是1976年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情况最为复杂的一次。在这种疫情规模下,埃博拉病毒演化的速度“和以前埃博拉疫情中观察到的相似”,高福认为,这至少证明了疫苗的研发将不至于在与病毒变异的时间竞争中落于下风。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9日发表公报称,利比里亚超过42天没有新增病例,宣布该国疫情结束。而其他两个仍在与埃博拉疫情斗争的国家在过去一周内新感染的病例均降至10个以下。高福认为,这标志着西非埃博拉疫情结束指日可待。

“去年我预测疫情今年6月能够结束,现在看来6月应该很有希望(结束)。不过由于其余两国的社区对防控埃博拉疫情有所抵抗,还需要两个国家继续努力,全民动员解除埃博拉疫情。”高福说

延伸阅读<<<

《自然》刊文为我“援非抗埃”行动画上圆满句号

 在高福看来,这项研究得以在《自然》发表,可谓是我国援非抗埃行动的点睛之笔,“为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援非抗埃行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援非抗埃行动,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重视,不仅向西非各国捐钱捐物,还派出多批次精良医疗队伍深入抗埃前线。”高福说,中国的医疗队伍不仅帮助当地建立防控体系——比如帮助利比里亚建立医院、在塞拉利昂建设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还做了大量的检测、留观、治疗等工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充满危险且恶劣的环境下,我们的医疗队伍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此外,西非疫情暴发后,我国在科技方面也紧急布局,积极寻求与各国合作。高福说:“目前我们已能够与美国合作生产ZMapp药物,军事医学科学院也研制了相应的疫苗,这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该方面的科技水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15 10:04:27编辑过]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7031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