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昨天下午在看文献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公告,说是Crafoord Prize day,然后便点进去看了,原来又是瑞典皇家科学院旗下的世界级大奖,觉得好像国内没有多少人知道,也很少科学新闻报道,便萌发了“承担起”“科普”的责任,毕竟最近崔永元先生很闹,老跟我们学校过不去,每个月都要给我们学校整点转基因的新闻出来,本来也一直想写篇文章来着,可每次提笔欲言又止,因为想到要写到有理有据完美对证不容易,可惜作为忙碌的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去撰写“鸿篇巨著”反驳,随即作罢,不过以后有时间还是会写。另外作为转基因的主战场,多么希望“赛先生”中国科学之行也能来我们学校,很多后生晚辈们都很期待啊!最后回到主题也是为响应各大科学前辈的号召,多做科普,所以便介绍了该奖项。
Crafoord Prize,中文名:克拉福德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80年设立,基金来源于安娜-格里塔和霍尔格•克拉福德的捐赠。授奖学科包括数学、地球科学、天文学和生物科学各个领域,每年颁发一次,奖励其中一个学科的杰出成就,奖金为50万美元。
今年颁发的是生物科学奖,据说该奖生物奖主要注重于生态学方面,是生态学领域最高奖项。
今年获奖的两位科学家是
Richard Lewontin(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A)
Tomoko Ohta(National Institute of Genetics, Mishima, Japan)
获奖理由是“for their pioneering analyses and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 polymorphism” 即表彰他们对遗传多态性的开创性分析研究做出的基础性贡献
附上奖项公告中文翻译:
现今看来,我们每个人的基因组成就像我们的指纹一样,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但是在它被发现时,与当时流行的理论相比,这是一个惊人的矛盾。这个新的理论(遗传多态性)对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加精确的科学依据,而这其中关键的贡献就是由这两位科学家做出的。
任何人如果在电视中看过法医追寻DNA痕迹就应该知道,每个个体都有他或她的一套独一无二的基因,如果我们的基因不是像指纹那样独一无二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通过基因痕迹去追踪犯罪嫌疑人。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关于基因变异的看法才完全不同,以前生物学家一直认为种群中大部分个体基因基本上是相同的,从遗传学上来讲就是,他们假设,这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带有有害的变异的个体会慢慢被淘汰,剩下的基本就大致一样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使得Richard Lewontin在1960s在芝加哥大学做的工作会是如此革命性的发现,Lewontin通过根据蛋白质不同的基本特征将其分开,得到令人震惊的结果,他发现这些基因变异的程度远远大于他们之前所预想的。(我没有查看原文文献,我猜可能就是同工酶之类的)
这些结果1966年发表在Genetics上面,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开始实验是在果蝇中做得,后来人们在其他物种中也重复了该实验,证明了确实存在着的这种巨大的遗传变异,而这种发现是与之前的基于自然选择假说的一些猜想是相冲突的。
然后中性突变的假说便被提了出来,即基因突变不会提高或者是减弱个体的适应性,即很多突变对于自然选择来说是中性的,不是有利,也不是有害,这个假说似乎解释前面学者所观察到的现象,然而,来自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的遗传学家Tomoko Ohta认为,如此简单地将变异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变异情况:有利的,中性的,有害的远远不能反应现实情况中复杂性,她认为实际上大部分基因突变对编码蛋白的影响或多或少会有一点有害,但是这种影响是很小的,以致于这些突变能够在种群中保留传递下来,它们可以近乎看做是中性突变,另外她还认为种群的大小对这种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群体越小,那么意味着受到的影响就会越大,自然选择的作用就会变小,Ohta在1973年nature上提出上面的假说。
在这些早期的发现和革命性的的假说出现后,Lewontin and Ohta都继续着他们的研究,十年如一日,他们为这个领域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Lewontin and Ohta因为对基础研究的贡献而被授予克拉福德奖,然而这也为关于基因变异的应用性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生态与保护领域,它让我们对群体结构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意识到濒危的物种遗传的脆弱。
在系统生物学领域,遗传变异学说提供了去认识种间和种内关系的机会。
感谢遗传变异学说,通过DNA遗传分析可以去测定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这在进化生态学中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比如说亲子鉴定分析。
同样,遗传变异学说自然在医学领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各种疾病的遗传因素分析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增加了人们根据病人的基因基础设定个性化的治疗的关注。
注:毕竟不是进化与生态方面的科研工作者,所以知识肯定会很多欠缺,翻译会有偏差,还请专家见谅。进化与生态这门课是我们去年刚上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非常有趣启发人思考的课,由本校信息学院院长张红雨教授授课(大家肯定奇怪为什么信息学院院长来上生物课?其实张老师的研究领域是生物信息学,之前生物信息专业隶属生科院,现在分出去去其他信息专业成立了新院,名曰:信息学院),张老师很博学,基础学科知识扎实,幽默风趣,总是会鼓励学生多向他提问。考试也很开放,不过我记得我这门课分数不太高,老师说每个考题没有固定答案,尽量创新新颖,写标准答案会扣分,结果我可能是太“创新”了,写了自己很多乱七八糟的猜想假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Richard Lewontin于1929年3月29日出生在美国纽约,是美国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父母是东欧犹太移民,早年受过很好的教育,从哈佛学院本科毕业,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数理统计硕士学位和动物学博士学位,曾经在多所学校任职,比如,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最后在哈佛大学直到退休。网上有他的关于他一生“身份转变”的采访,很有教育意义:
http://globetrotter.berkeley.edu/people3/Lewontin/lewontin-con0.html
还有关于他的其他一些文章: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67690/371915
Tomoko Ohta,太田朋子出生于1933年9月7日,日本生物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对分子演化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她从小就接受了非常良好的现代科学教育。1956年,她毕业于东京大学,之后去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生物统计系获得了博士学位,后返回日本,在木村资生的指导下参与和发展了演化中性理论。她提出近中性突变的的重要性,并由此发展了轻微突变的理论模型(slightly deleterious model)的近中性演化理论( nearlyneutral theory of evolution)。她的模型比木村资生的严格中性模型更具普适性。在2002年,她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又是一位女性科学家的杰出榜样)
Kimura Motoo,木村资生,1924—1994年,是日本群体遗传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在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方面做出过杰出贡献。他的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是自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以后出现的一个最有创造性、最重要的理论。他的中性学说当然也是生物学教材上必不可少的内容。他如果不那么早去世的话,那么今年的克拉福德奖也会有他了。
后话:这个奖项,大名鼎鼎的爱德华威腾也曾经获过,Witten是物理学家,弦理论权威,曾经获过菲尔兹奖,作为物理外行,我不敢妄言,在20世纪,对物理学基础的研究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影响颇深,且IQ指数最高的莫过于爱因斯坦,杨振宁,和爱德华威腾三大巨头了,个人非常喜欢爱德华威腾,所以在这里拿出来说一下,我觉得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22世纪可能就是物理学的世纪的,进入21世纪,物理学好像后基因组时代,有点“搞不动”了的感觉,不过拯救世界,地球,人类文明,地球“生命意识”的还是得靠物理啊!神马时空问题,能量问题,一两百年如果再不突破,人类可就真的快要灭绝喽!按现在这种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太阳系岌岌可危的状态,地磁场也快要颠转的时期,人类该为自己考虑了,人类起源于这个星球不一定意味着要灭绝于这个星球,世界中最奇妙的两个事物,宇宙的本质和生命意识,生命的产生,意识的出现,让我们能意识到现存的这个能产生生命进化出意识的世界,用意识来反过来意识到产生意识的世界,有点玄乎,有点意思,人类意识我觉得太宝贵了,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人类全部都灭绝,但最可惜的莫过于意识的消散,没有什么东西能“意识”到这个世界宇宙的存在,多么可怕!多么可悲!虽然感慨远了,但还是那句话,人类还是要以种族的思维来思考啊,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来源:科学网/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