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像朱莉一样去做基因突变筛查?

1楼
妖精的口袋 发表于:2015-3-31 9:26:00

菠萝按 妇科癌症临床出身的黄婴同学在“健康不是闹着玩儿”发表的《“朱莉”们,且慢且慢》被广泛转载,大量读者阅读后提出了一些问题。朱莉切除卵巢这一决定有很复杂的科学背景,然术业有专攻,一位作者不可能样样精通,一篇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今天,我的大学同学老莫,将用他每年给10万人做基因诊断的经验,用理工男的唯一标准——“数据”,从全新角度来“会诊”朱莉决定背后的那些概率问题。

我看过朱莉不少电影,但只记得她是个美女;前几年的双侧乳腺切除和最近的卵巢输卵管切除让我记住了她的名字。然而朱莉突然在我等理科男中知名度大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做了BRCA基因突变的分子检测。我以常年在医学检验实验室做诊断的经验,为您分析一下朱莉的BRCA1分子诊断,以及她后续诊断和手术背后的概率问题。

普通人需要做BRCA筛查吗?

朱莉做检测的原因显而易见,她的犹太血统,且妈妈、姨妈和外婆都是死于乳腺癌或者卵巢癌。那么她带有BRCA基因突变的概率是多少呢?30-35%[1]。因此她的保险公司花了2000美元给她做了BRCA的突变筛查。

至于我,我不会做,即使我妈有乳腺癌也不做;因为我家没有乳腺癌或卵巢癌遗传史,BRCA基因突变的概率小于0.25%[1]。

如果我家族有乳腺癌病史呢?但我是中国人,也不会去查,因为中国人乳腺癌患者中有BRCA基因突变的大约是4%[2],远低于朱莉这样的犹太人族群。

作为理科男生,我不愿意花上千美金去检测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对于中年妇女,定期做胸腺和卵巢检查是非常必要的;每年的乳腺癌影像学筛查能够有效预防和诊断乳腺癌,比如B超,钼靶X光,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以后的文章里会陆续介绍其他疾病的分子检测)

BRCA突变就需要摘除乳腺吗?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

BRCA1突变携带者活到70岁患乳腺癌的概率是55-65%[1,3]。朱莉不到40岁,也有将近10%的概率患有乳腺癌[3]。

但这个数据不是针对亚洲人的,亚洲人的BRCA1/2基因突变导致的后果可能不如白种人严重,而且其他基因突变对乳腺癌的影响也很大,比如MAP3K1[4]。在亚洲黄种人乳腺癌患者中,韩国人的BRCA突变比中国人和日本人多[5]。总体来说,患有乳腺癌的中国人中间,BRCA基因突变的概率在1%-10%。

因此,作为高风险犹太人,朱莉摘除乳腺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理由对中国人不完全成立,因为BRCA突变在中国人中更不常见,且和乳腺癌的相关性也相对较低。

朱莉为什么又摘除了卵巢?

首先,网上很多人评论说朱莉是做了检查,卵巢摘除其实是手术治疗,而不是预防。这个暂时无从核实。但我们假设是预防,那是否必要?有啥后果? 

从报道中提到朱莉需要等待血液检查结果这一场景判断,医生极有可能选择的是CA125分子标记和影像学手段联用为她进行卵巢癌筛查。

CA就是癌症抗原(cancer antigen),CA125是很早就发现的一个卵巢癌分子标记,其主要作用是做卵巢癌的疗效跟踪[6],但单独用于筛查效果很差,对非高危人群的筛查意义比较小[6]。CA125或其它癌症标记物的使用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很可能是过度诊断,其结果的大概率是假阳性,也就是说,可能仅仅意味着10%左右的卵巢癌患病概率[7]。

但CA125在BRCA突变的病人中间灵敏度比较高,而且可以稍微提高超声筛查的灵敏度[6,7]。由于朱莉的BRCA1突变让她在40岁左右的年龄就可能有5%左右的概率得卵巢癌[3],所以她的CA125筛查变得有意义。

而卵巢摘除后,虽然避免了5%的卵巢癌概率,但朱莉以后只能依靠人工补充雌激素,并需要长期监测雌激素的代谢水平和生理反应(很贵的)。

我相信朱莉根据筛查结果作出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决定,但我也相信不是每个人都会因为现在5%的癌症概率选择卵巢摘除,并有能力支付日后高昂的激素治疗费用。即使在美国,朱莉所使用的医疗资源也远非普通人可以享受。

手术能完全解除癌症隐患吗?

科学告诉我们,接受手术也不是100%安全。

BRCA1/2基因的重要功能是参与DNA修复[1],当其突变后,DNA损伤就更容易积累也就容易发生癌症。除了乳腺癌和卵巢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也与BRCA突变有所关联,因此手术后的朱莉仍然有比常人更高的概率罹患癌症,比如胰腺癌。

那假设乳腺,卵巢,胰腺和前列腺都不存在的时候,BRCA的突变是不是会引起其他癌症呢?

目前的科学和医学证据还不足以预测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实际接触过一个癌症基因P53突变的病人20年内先后摘除了患癌的5个器官!我衷心希望朱莉不需要走到这一步,就能够赢得她和癌症的这场斗争!

在朱莉爆炸性新闻的背后,是大量的科学手段和概率计算,在癌症基因检测和后续治疗方法中,并没有非黑即白的选择。对于大众,我们都应该了解这些方法和概率,利用科学知识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做出对自己和家人最有利的选择。

参考资料:

1,http://www.cancer.gov/cancertopics/pdq/genetics/breast-and-ovarian/HealthProfessional/page2 (goo.gl/Zgbicl)

2,Tang NL et al., Prevalence of Mutations in the BRCA1 Gene Am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JNCI J Natl Cancer Inst (1999) 91 (10): 882-885.

3,Antoniou A et al., Average Risks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BRCA1 or BRCA2 Mutations Detected in Case Series Unselected for Family History: A Combined Analysis of 22 Studies. Am J Hum Genet 72 (5): 1117-30, 2003.

4,de Bruin MA et al., Breast cancer risk factors differ between Asian and white women with BRCA1/2 mutations.Fam Cancer. 2012 Sep;11(3):429-39.

5,Haeyoung Kim and Doo Ho Choi, Distribution of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s in Asia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 Breast Cancer. 2013 Dec; 16(4): 357–365.

6,http://www.mayomedicallaboratories.com/test-catalog/Clinical+and+Interpretive/9289

7,Brande Victorian, What exactly is the role of CA125 in the diagnosis of ovarian cancer?Oncology Times UK. 2011 8(1):11-12

题图来自网络。

关于本文

本文作者老莫,本科清华,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拒绝了博士后的高薪聘请,去了美国农村某只有一个员工的小公司建立了分子诊断实验室。疾病分子诊断的兴起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提供了接触大量病人的机会。现在决定拿起放下了10年的笔,给您写写分子诊断的那些事。

本文文字均为作者原创,来源于“健康不是闹着玩儿”微信公众号,任何其他媒体(包括线上线下平台和公众号等)申请转载,需联系“健康不是闹着玩儿”,联系邮箱:hi@

关于“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一群名校毕业的生物医学博士,曾经的学霸,为明白的看官写原创、靠谱的健康知识。

有问题,想加入我们,请联系:hi@

关注原创健康科普:长按二维码,或者请加 “jiankangkp”或者“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来源: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10742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