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科学创新不是科研人员的生存之道

1楼
妖精的口袋 发表于:2015-1-9 9:4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长久以来,科研人员高估了科学创新的意义。科学创新的意义在于给予研究者长期的质疑目标,科学会在这种不断的质疑中发展。

长久以来,科学创新被很多科研人员视为生存之道。生存之道在于给予社会稳定和进步短期的便利。

要建设创新性社会,不是只鼓励科学创新,而是主要鼓励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前者目的是提高国家生存能力,后者目的是突破社会心理约束。

科学创新是在雾霾中寻找北极星,如果把这个当作生存之道,无疑会非常非常艰难。

在现实中,科研人员生存很困难,除了向政府要钱,似乎别无他法。在政府主导科技投入的政策下,这种生存方式一时还可以为继,但政府已经知道寻求政府投入和市场投入的平衡了,正在引导转变,正如,中国经济的跛足发展必需寻求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的平衡。因此,大多数所谓的科学研究将被视为可以舍弃的部分。

原创的科研很难获得资助,因此我们所谓的科学创新大多数只是在跟风而已。从国家基金的资助来看,恰恰如此,紧跟国际热点的想法总是容易获得资助。从发表论文来看,也是如此,热点话题总是能够在高点数期刊发表。这样的研究有没有必要?当然有必要。应不应该资助?那要看政府的钱袋子。但是,如果跟风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利益,跟得久了,就会失去超越的动力。就像长跑比赛,如果我们给第二、第三名的奖励多于给第一名的奖励,谁还会争先做第一呢?科研人员只是利用这些跟风工作来作为生存之道,那就不可靠了。

市场有巨大需求,但往往并不需要最新的东西,尤其在尚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状况的中国。由于起步晚,中国企业需求的多数属于落后技术,因此企业家往往不认为科学家的原创成果甚或追踪热点的研究与自己有关,这样就产生研究与需求的鸿沟。如果科研人员无视市场的真实需求,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路子前行,结局只能被企业敬而远之,那样的研究无非是自娱自乐罢了。

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满足市场需求,不要把修补性质的“科学创新”本身当作生存之道,科研人员才能生存无忧。

来源:科学网/徐耀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8984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