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教授与科研

1楼
妖精的口袋 发表于:2014-11-6 9:1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教授做科研,教授为什么要做科研,什么是科研,该怎么做,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国内的很多教授不清楚或者做得不好。

教授一定要做科研么?我对此表示质疑,高校的第一职责是教学才对,科研是第二职责,一个教学很好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当教授?一个会搞科研的教授就能做好教学么?

什么是科研?科研就是解决问题,不论是理科还是工科,或许研究的结果没有解决问题,但对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启发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或判断问题,都可以算作为科研。虽然这样的解释过于宽泛,但是要真正面对问题,实质性的突破和解决问题还是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教授对于自己的科研应该是有规划的,目标是什么,最终效果应是怎样,如何做到,体系如何构建,需要多少钱,怎么用?需要多少人,怎么安排?需要什么设备,都应该是有所考虑的。即使不是从前到后通盘都考虑到,但是近三五年的目标应是怎样?体系规划如何应该是有的,招哪些学生,来了之后干什么也应该是有规划的。因此不管是申请基金也好,横向应用也好,招学生也好,都应该是为了科研体系的构建服务的,而不是为了经费而经费,为了劳动力而招学生。横向的项目不过是科研体系的成果的延伸和应用,实现科研的价值。因此教授的科研不应是什么热门搞什么,什么来钱搞什么,而是要围绕自己核心体系转。当然现实的状态可能不理想,这么做科研经常是入不敷出,做些其他来钱的,也能理解,但是真正的核心的体系不能丢,要做到不容易。

科研应该是有规划的,一个没有科研规划的人注定是管理不好实验室的,实验室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设备,都没有规划,经费来了怎么用也没有规划,怎么管理?都是临时拍脑袋,突击花钱,靠学生建议,这都是不行的?这个设备我们真的需要么?需要就一定要买么?买来有地方放么?买的这几个设备跟现有设备如何协作配套?

老师抱怨学生,学生抱怨老师,可是学生招进来了,你真的有规划么?学生的学科基础与性格适合达到你的要求么?企业的员工进来了还有不同阶段的培训,你们做到了么?你对你的学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的要求规划是什么?上课?可以么?可以达到你的要求么?你了解他们的状态么?对于新生的管理,我建议以两个星期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给他一个问题,问题要非常明确具体,稍后可以放松,要求他写个报告,后一阶段的工作安排根据前一阶段的反馈来安排。但是如果老师没有体系规划呢?就会放羊,或者这一阶段让学生干这个,那一阶段让学生干那个,最后学生自己都凌乱了。如果你对学生没有规划,我非常有理由怀疑你是否将学生领进门了。或许教授都很忙,但是该做的得做。

老师总希望学生搞创新,做出新东西,谁不希望呢?学生也想啊,院长也想啊,校长也想。可是对于一个科研而言,80%以上的工作应该是常规技术常规方法能完成的,顶多20%的工作是创新,这个常规技术常规方法是指现有科技水平下较成熟的方法和技术及本实验室中较成熟的方法和技术。盲目的追求新技术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有许多的人用了许多先进而昂贵的技术手段发表了一些SCI,真的就可取么?真的解决了什么问题么?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诞生和使用必须要借助于坚实的科研基础来的,知道问题的所在,然后才能找到方法的,不是拍脑袋得来的;也只有知道问题所在才能真正用好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不要过分追求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先做好基本的。

对于老师没有规划,但是有的老师在某个领域活动了一二十年,对于该领域到底是什么样,一清二楚,想知道他的研究思想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看他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一个捷径。对于这样的老师科研体系的框架基本完成,科研平台基本建立,对于这样的教授的实验室,很多的工作流程都已经程序化了,真正的创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工作流程差异)也许不到20%,这个时候的老师或许还不及大师兄,他不管反而是明智的。

那既然教授们都规划了,学生是不是就不能自拟课题了,是不是就不能做点自己想做的呢?我觉得不是,但是学生要自拟课题或者自己做自己的,必须要具有有意义,基于理论的可行性,基于实验室条件的可行性,新颖性,和一定量的前期工作(包括文献调研或现场调研和实验基础两部分),不然都是拍脑袋决定,风险太大,科研是个花钱的事,需要考虑成本。如果学生做了三年的工作,在已有基础上提出一个好点子,虽然在规划体系之外,但是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至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动手能力,培养主动精神,培养观察力等等品质,这些东西都从名词上是虚的,但是结合到工作实际就是实的。一个学生能够安心的做着枯燥而反复的实验,这就是一种踏实的表现,通过这些实验就磨练了他的踏实劲。对于程序化的实验操作可以熟练的进行就体现了动手能力,这就是在培养能力,所以对于这些东西的培养,说教是没啥大用,不如把学生放到实际工作中,反而会提高这样或那样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授对于科研要有规划,这样才对学生负责,但是这样会很累,而在现实的中国走起来或许很难,但是一旦走通了,将自己的体系做成平台,不论是技术平台,还是设备平台,就很舒服。

我有点理想主义情节,因此此文及其以后的博文有不对的,偏激的等等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另外本博客不欢迎那些宣传自己博客的宣传贴,但欢迎相关话题的讨论帖留下链接。

来源:科学网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7617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