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以“生物技术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华生生物技术及产业国际研讨会”第七届年会,即中国华生生物论坛杭州会议于2012年8月13日~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2012中国华生生物科技创新峰会”为题,由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生物医药专业委员会和天津华生生物园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出席此次论坛的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高福博士、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总裁王印祥、中信医疗集团投资总经理李小强、普华永道资深合伙人张国俊、中国华生生物园管理有限公司CEO刘建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董志勇、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曙光。
峰会适逢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且与“2012侨界海外精英创业创新峰会”不谋而合。由中国侨联、浙江省侨联和杭州市政府将共同举办的“创业中华•相约杭州——2012侨界海外精英创业创新峰会”旨在促进和吸引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回国创业。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侨联副主席王永乐,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省侨联主席吴晶主持开幕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振濂,市政协副主席张必来等出席。
中国华生生物论坛旨在发起成立由海内外的生物企业、金融投资机构(含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证券、天使投资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服务机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园区、生物产业基地、人才中心、技术服务平台)等组成的中华生物产业联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高福博士受邀出席并做主旨演讲,高博士以生物技术和我国传染病防控为题,从传染病的形势和我国取得的成就,以及生物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生物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会为人类福祉做出巨大贡献。
会议邀请了央视著名主持人王世林作为此次论坛的主持人,就生物科技的创新,产业链的整合和产业化,以及法律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各个方面与到场嘉宾展开了探讨.
增值税阻碍生物科技创新?
作为生物科技创新产业一线的企业代表,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总裁王印祥先生表示,目前企业普遍面临的困扰是新药上市的审批程序,一种新药生产出来后光花在等待审批的时间就在3-4年,这对企业发展束缚是巨大的,这样就不能及时进入医保体系,也不能及早惠及于民,这对企业和社会都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另外,我国生物类创新产品的增值税负为17%,就是出厂价格减去成本的后的17%。因为高科技产品一旦成熟以后,生产成本是很低的,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没上市之前的研发阶段,有些产品上市以后的利润还不够填补前期的研发投入。在美国是没有增值税的,欧洲只有3-4%,我国只是对软件行业开启了3%的增值税政策,对生物科技创新目前还实行17%的增值税政策。高增值税政策是高科技产品投资人得到相应回报的一个障碍。我的理解是增值税对于制造业是有利的,但是对高科技产品创新业是有害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董志勇认为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被搞的过于复杂了,其实政府的作用很简单,就是管住货币、放开价格、降低税负。管住货币这些年大家也看到了,通货膨胀,信贷扩张这都是这些年遇到的问题;放开价格尊重市场;再就是降低税负,在中国,其实不光生物企业,包括其他所有企业,税负都是很高的,我觉得下一步政府要做的不光是降低税负,更重要的是调整税负结构。就像增值税政策对不同企业,结构是否该调整这都是政府下步该考虑的问题。
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和资本擦肩而过形同路人?
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再到未来的生物科技文明,大家觉得未来的时代是生物科技的时代,但是现在资本市场愿不愿意流入生物科技领域,风投愿不愿意做生物科技的投资。普华永道资深合伙人张国俊说,目前他个人的感觉是现在社会上,民间里很多钱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同时很多企业很缺钱,这就是一个对接的问题。资本本身是很现实的,张国俊认为经过一定的积累,但是现在遇到了技术瓶颈的行业值得投资的。目前生物科技创新产业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形,比如一些大型的农业公司和生物制药企业。生物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需要资本的关注和了解,这是问题的关键。
如何让资本理解生物制药这个复杂的行业是处于创业期的生物制药产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张国俊还从纯投资角度给出的建议是,企业要有完整的研发计划、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这样才能吸引资金投入。
生物产业需要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自称纯生物技术出身,曾立志搞科研的中国华生生物园管理有限公司CEO刘建亚首先纠正了人们的一个误区,生物产业不等于生物医药,生物产业是个很大的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材料、环境保护等,生物产业在未来产业要占据半壁江山这是毋庸质疑的。目前生物产业只占到我国GDP的5%左右,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在20%以上,美国更是高达25%。
刘建亚总结道,生物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这些特点注定我们的目标就是去整合生物产业资源形成一个产业平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董志勇认为生物产业目前为止还没出现一个像微软、搜狐、百度那样的成功案例,这也与生物产业自身的特点相关的,董志勇说,生物产业创业者大都四十岁左右,而且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和技术积累。另外,生物产业属于高科技创新产业,离不开法律和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只有具备了这些外部条件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促进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
美国时代周刊曾报道“2025年将迎来生物产业爆发的阶段”,我们将拭目以待。
本次以“生物技术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华生生物科技创新论坛,主持人机敏犀利,现场气氛活跃,就我国生物产业链的构建和整合相互交流,增进了解,达成共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