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海归有三类?
来源新浪微博:韩健_生物技术创新创业
(2012-07-01 10:34:13)
这段时间在国内,主要目的是拜访国际大药厂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向他们推荐
R10K项目。因为R10K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高通量测序免疫组库来找到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和能用来指导治疗的生物标记物(biomarkers).
在国内碰到了很多成功的海归。所谓成功,无非就是手头掌握着大笔经费,管着许多人。总结下来,
成功的海归可以分为三大类:(1)帮政府花钱的;(2)帮洋人花钱的;(3)在市场上赚钱的。很有趣的是,这三类人讲话的内容和态度非常不同。
帮政府花钱的海归需要把科学技术转化成政绩,所以开口就是“国际国内形势”类的统计数据;
帮洋人花钱的海归需要能准确地道出中外的优缺点并提出互补方案;而在市场上赚钱的海归就需要找到打“时间差”的技术产品来进军中国市场。
帮政府花钱的,又可以细分为帮中央政府花钱的和帮地方政府花钱的。现在地方政府也很有钱了,有些地方领导非常想在高科技领域做出一番业绩来,所以开口就是几个亿,希望能够吸引一些高档次的海归回来创业。海归们呢,终于感到了祖国的温暖和强盛,觉得是回国大干一场的时候了。可是,那听起来很好听的几个亿绝对不是摆在那里等你用的。一定是一笔前期经费,然后看情况再路续拨款。所以,如果海归一头扎进去,很可能不久凉水就浇在头上了。
帮洋人花钱的,如何平衡好“我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这个问题很重要。成功的关键不是把中国的事情顺利地办下来,而是把困难摆明白(甚至把困难说得更大些),然后慢慢地去解决问题。因为如果没有难处,洋人自己也能做。
帮政府花钱的,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或者天生就会)体会和揣摩领导的意图,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帮洋人花钱的,也需要知道国际大公司在中国的战略目标到底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来帮助解决中国的就业的问题的。
我更欣赏那些在市场上实干而成功的海归们。他们很累,但是哪怕有了小小的成功,都会很幸福,很踏实,因为他们不用察言观色,不用接到一个什么上司的电话马上奔过去应付。
这里,我把“成功”和“花钱”画了等号,暗喻了“不成功”或者“尚未成功”的海归就是那些还处于“赚钱”阶段的人。其实,手头掌握着大笔经费资源其实只是成功的一个“表现型”,真正的成功是用这些钱 Make a difference, 如Steve Jobs讲的:“Make a dent in the universe!"。 十年二十年后,一百年后,世人还记得你的贡献,那才是成功。
所以,所有我们看到的成功实际上都是暂时的,或者说是“进行时”的,成功与否,只有后代才能评说。
最大的一点就是创造经济价值,可以将国外的技术拿回来进行利用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