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科学网: 一流人才用二流设备是可以做出一流成果的

1楼
equip2 发表于:2010-9-7 9:13:00
一流人才用二流设备是可以做出一流成果的
清华大学生科院院长 施一公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先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飞机跑道。飞机跑道如果很短的话,降落的时候容易冲出跑道,如黑龙江伊春飞机事件。我为什么知道这些事?因为我哥哥在美国做飞机。如果跑出跑道的话,在国外通常有一个飞机水泥,飞机会陷进去,但是不会出事。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中国现在不会做,没有这样的材料。我哥哥每年从美国回来,到各个机场,他会到九寨沟、北京各个机场看,尤其是建在山区和河岸近的地方,每一个跑道要几百万美元,一个机场如果5、6百万美元跑道,一个大机场3、4个跑道,那个机场就是几千万美元,很贵。这是一个小例子。
 
第二个例子是大飞机。大家知道大飞机2012年就飞了,大家知道引擎哪儿来的吗?材料哪儿来的呢?我是民族主义者,不是国际主义者。有时候看到报道我很受感染。看到中国的核潜艇到现在还没有把导弹发射出去,为什么?技术出现了问题,这是威胁到国家安全的一个问题!发射不出去,俄国做了11次试验了,只成功了一次,这个很简单的技术,2、30年代美国就掌握了,中国到现在还没有这个技术。
 
第三个例子是枭龙飞机卖到巴基斯坦,歼七飞机卖到巴基斯坦。曾经国际上说,中国军事扩张卖了很多飞机出去。苏联的军事专家很自豪地说,我们不担心,我们知道中国每年卖多少飞机,因为我们知道它每年向我们要多少飞机的引擎。我很刺激。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我在想,如果战争爆发了,如果有民族危机的时候,中华民族付出代价,我经常不平衡的是这一点。当然今天听了前面几位讲我很激动,很多人的观点不同,但是很多地方也很相同,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这个国家强大、发展和有一个很好的前途。但是我们自己在和平时期,在生活丰衣足食的时候,我们很多的是在想自己的一些事情,想周围的一些事情,眼光放得很近,包括我自己在内,放得很短,每次都是看到报道之后我很担心,包括报道我们的一些重要成就的时候我还在担心。我这个人比较悲观,饶毅很正面,他把东西想得很好,包括他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都比美国强,但是我经常很自卑,我经常想万一不行怎么办?我宁愿咱们比世界其他国家好得很多的时候你还认为不行,我不希望在自己很差的时候认为自己很好。没有这个必要!
 
今天是讲国家高端人才引进,我想以这个为开场,有没有必要引进高端人才。回答这个必要性当然是和我们的科技现状有关。中国科技究竟是什么水平?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究竟到什么水平?我当然有自己的看法。在生命科学、制药界,重大创新制药我有很强烈的看法,今天我不想说了,我想今天有懂这个东西的,我们很落后。其他的领域我不知道,只能道听途说。
 
我也得到一些消息,但是为什么我的消息跟报道的差异非常大呢?这是我的忧虑之处,这也是我觉得我很难平静的地方。在我的脑子里面,中国的科技跟外国差距很大。日本这个国家,尽管感情上我很不喜欢它,但是科学技术上它确实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也承认人家有几十位得了诺贝尔奖,中国有几个?当然我也觉得前途会是好的,我们要等待,有耐心。但是机制不好的话,我们怎么办?科技现状和人才直接相关,所谓的科技强不就是人吗?我非常同意一流人才用二流设备是可以做出一流成果的,但是二流的人才用一流的仪器是做不出好东西的。
 
人才是立国之本,这是毫无疑问的。总体来讲,我们国家在很多地方足够落后,落后到足够有这个必要性引进高端人才,我觉得这一点至少我在前面几位的发言中没有听到这个意义来。下面大家讨论的时候偶尔会问这个问题,是否有这个需要?我觉得这个需要很大。
 
大家可以换一个角度想想,改革开放整整31年了,我们输出了这么多人,现在有多少人回来呢?根据国家统计的数字,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一共有2万7千名在比较好的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或者是以上,2万7千人的中国人,6万3千人算是在所有学校加在一起这样的研究院所担任比较好的岗位,比如助理教授级以上。
 
但是我知道,生命科学是一个很大的学科。当时我是华人生物学家学会主席的时候, 07年的暑假,我们统计了34个州,我讲过这个数字,统计了将近3千名在美国科研为主的大学里面做助理教授以上的人,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当然超过3千,在美国50个州里面,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我们的实力是什么样的实力呢?如果用吴瑞老先生统计数字的话,不用我们自己的数字,01-06年高端研究成果里面,国内在生命科学这一个领域里面和在美国中国人的差距大概是1:10,是10倍的差距,而中国人在美国的领域里面大概是10-20的分量。这些数字,我经常在想,这只是生命科学,说实在的顶多不就影响老百姓的健康、疾病,对国家不至于造成安全。但是很多地方有时候我觉得可能是威胁到一个国家安全的地方,如果我们落后厉害的话,关键的时候会吃大亏。
 
所以,在有没有必要性的问题上,我相信大家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我在今天的《科学新闻》文章里面看到之后非常不平静,是朱猛进老师写的,《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这个比喻其实我想朱老师肯定是很好的用意,而且我非常同意刚才我们的共识,中国的发展包括现在一定要靠自己的人才培养,毫无疑问!如果说20年之后、50年之后我们还靠人才引进,这个国家真的出大问题了。
 
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就跟我刚才对科技的基本评价一样,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环境,就是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等去支持我们的人才培养?这是一个问题,需要大家考虑。
 
我们自己的人够不够强?我们自己的人才资源储备够不够强大。试想,造船的话,如果你都不知道船是什么样,能造吗?如果你不知道最好的船是什么样,你怎么可能造出最好的船?如果非要自己造一个小河舟能行吗?能和西方的军舰抗衡吗?我想这里面的道理不用我去解释。买来的船也好,租来的船也好,它是一个物,人才是可以生根发芽的,可以以点带面,这个比喻很不合适,我也不同意,我可以写一篇文章批判这个观点,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
 
其实我们最担心的不是是否应该引进高端人才,而是有没有魄力引进高端人才。现在出现一个通病,几乎快成一个恶性循环了,我们定了一个目标大量引进人才,结果发现第一批引进的质量参差不齐,然后大家就有一些议论,而且对人才引进的方式也有议论。大家就觉得,坏了,这个东西有争议。怎么办呢?我们搞平衡,我们以和谐的方式,有争议的事情搁置起来,把以前觉得想做的事情不要做了。结果,真正在国外做得好的高端人才他一看,这个东西都不敢做,我干嘛要回来,他就不回来了。相反另外一些人,相对来说比较低端的,做得没那么好的,没准我可以试试。结果没有那么高端的人才回来了,这样就变成了又给了很多其他对问题有看法的人的一些火药,说这些人就是不如我吧,这个评价更加负面,这个螺旋就往下了,咱们希望它应该是往上的,这个问题比较严重。
 
但是总的来讲,我也想大家应该看到这个****,它是包含在了各个行业,不仅创新,也有创业。以我听到的案例,还是有很多人因为媒体不给做宣传,我觉得应该是对国家各个方面,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和军工起了关键作用的一些人才在里面,这个还是很关键的。所以我自己正面的谈一下,就是对****的一些质疑做一些回应。
 
还是以生命科学评审展开。有人说,刚才有负面的评论,有时候大家提意见说****好是好,结果你的质量低劣,质量很差。在这儿,我问一句话。生命科学引进很多人了,在座也有不少生命科学的,生命科学可能是引进最多的一个,在七个大的专业里面。我是生命科学的召集人之一,终审组,我是第一批****,第二批到第四批我可以告诉大家,都应该经过我的手,你给我写一封信,告诉我,谁引进了之后他的水平很差,差到比国内科学家很远的地步,你可以告诉我。我觉得这个评审过程还是很严格的。
 
我不敢说它没有毛病,比如说我们还有终审组,最近第四组中报上来34个人,这是通过教育部、卫生部各个省市评审报上来的,孟安明、饶毅也是这个组的成员,我们刷掉了22位。再往前第三批报上来98位,我们刷掉了56位,保留了42位。当然我们也有压力,因为下面有单位抗议,给中组部写信,说这个人水平比国内做得水平还要强,为什么要把他刷掉,对不起,这是专家组的意见,生命科学的20位专家,14位是院士,6位是****入选者。这些人不是暗箱操作,甚至每一个候选人在通过终审的时候,我们对他有异议的时候现场查他的资料,都有这样的情况。就是说这些人不是国际上最领先的专家,但是应该说是不错的。比如说有些人去了西部,去了西北,比如说西北的大学。我问在座的各位,你们愿意去吗?这些人如果在国外做得已经不错了,又能改变一个学校,一个地方学术水平的话,以点带面的话难道我们不该支持吗?
 
今天我非常高兴的一个原因,大家都很理性,尽管大家很动感情,但是说的话有理有据,不像有时候在网上匿名发文章。大家说****质量很差,你要能举出一些人的例子,比如说你把名字列出来,我愿意加入你的签名说这些人水平不高。当然这里面谈到一个情况,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该引进?什么样的人qualify?可以debate。当然这个是定的“高端人才”,大家理解有“领军人才”,什么叫领军人才?如果以诺贝尔奖获得者衡量的话,总共华人就是几位,这些人是你的对象吗?难道你要引进70多岁的老先生吗?以这个为主吗?当然也不是。所以大家要想想我们究竟想引进什么样的人?是引进来,简单的靠他的名气在一个学校,在一个单位,还是说真正的做实事,带动一个面,大家都应该考虑一下。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它做得实一点,这些人应该在他的学术领域内有信誉,国际上大家都信服的一些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个人认为很不错了。脚踏实地的,年富力强的就够了。领军人才是自己定义的,不一定是****所要做的。
 
说到这一点,我也非常赞成李国杰老师讲的一点,就是中国也需要引进几十位真正的在这个大领域里面最优秀的人才,比如说像姚期智,因为他回国之后在理论计算机方面做出了一些工作,在清华从科研到研究生培养已经成一个体系了,我相信大家在几年之内也会听到一些优秀的成果从他的团队里面出来。质量的优劣,如何评价高端人才,不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我给大家这样一个解释。
 
关于网上公示的问题,以前我跟大家的观点一致,我觉得增加透明度,首先增加透明度是一个好事情,应该增加透明度;但是关键是透明度增加到哪儿,这个是限度的问题,这一点是可以讨论、探讨的,这一点大家也可以想一想,网上公示,像刚才有一位发言说,他在国内兼职的时候,国外给开除了。你是希望他刚刚签合同就在网上公示,让全世界都知道呢?还是给他一定的时间,让他在国内生根发芽,成长起来,大家想想?我个人表态,不赞成网上公示,美国或者是国际上哪一个国家在雇人的时候网上公示?我说的不是行政人员,这个哪一个国家都公示;我说的是技术人员,聘任就聘任了,有什么不敢做的呢?科技人员在任何国家不会网上公示。对于****,大家如果从正面看的话,认真想想,我想不难理解。
 
最后一点,****回来以后能起到的作用,我在不同的场合说过了。第一点,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任何一个****回来的话,包括我本人在内,如果觉得我水平比谁谁谁高,不仅国内搞不好关系,和国内的同行搞不好关系,自己今后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就是我说的不能浮在半空中,每一个****回来都要做出自己的成绩。但是只有这样也不够,既然国家花了大钱把****从国外引进来,既然国内的环境还有问题,我最近写了一篇博文《土壤和树木的关系》,就是说既然已经回来了,应该参与到改变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氛围、科研文化的这个过程中来。说到这儿我给大家说一个轶事,一直没有做到。我在两年半之前在清华全职的时候给饶毅发过一个电子邮件,他很支持,但是我没有做。就是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网上签一个准则,里面有一条,我申请基金的时候一定不和评委打交道,我当评委的时候一定不和申请人沟通,里面有这样两条,当时列了十条,为什么没有做?就是怕枪打出头鸟,这个东西一直没有写。但是我站在这儿,无论是我,我的朋友也好,什么地方会打招呼呢?我可以给大家这样一个保证,我回来以后,过去两年半或者是今后,我申请任何项目都没有跟评委沟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科研基金分配的一个问题,我以此为荣。其实这也是我和饶毅一块写的《科学》社论里面很重要的一块,这也是我们希望****的这些人回来之后能参与到改变国内科研文化的进程当中来。

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7159.shtm
2楼
equip 发表于:2010-9-7 11:53:00
好文章
3楼
仁成医疗 发表于:2010-11-4 11:17:00

对!!!!!!

广州市仁成医疗设备维修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医疗设备维修的高技术企业。

    仁成公司目前主要经营业务包含:监护类(各类监护仪、心电图机)、神经电生理设备类(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肌电诱发电位仪等)、超声类(超声系统、探头)、内镜类(软镜、硬镜、摄像系统)等四大类医疗设备的维修、检测、租赁、安装、升级和保养,提供相关的各种零配件及其耗材。我们将为你提供合理实惠的价格和专业的技术服务。

    仁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无论对客户、对员工、还是对合作的第三方,我们都始终秉承仁信德人,成城玉物的企业精神。我们期待广大客户、同仁、朋友通过与仁成公司的合作交流,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之外,更多一份对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的感悟!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致电查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联系人:黄小姐
联系电话: 020-87228723
公司网站: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8203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