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学科魅力展示

1楼
equip2 发表于:2010-6-10 15:18:00
为了帮助考生深入了解北京大学,新浪教育联合北京大学特别推出“北大院系魅力展示”策划,每天将从院系历史、开设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全方位展示北大各院校的实力和魅力,为考生报考北京大学提供参考,以下为生命科学学院学科详细介绍: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为著名的北大生物系,是在以文、理基础学科冠绝全国的北京大学,近十年来一直以录取分数线高、教学质量高、学风优良而著称的院系。是什么魅力吸引着莘莘学子前赴后继踏上这方热土?除了悠久的历史、齐全的学科、一流的科研能力,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等荣誉,是什么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在北大众多兄弟院系中独树一帜?这里能给予一个生科人什么样的四年?

  1.名门传承

  你可能早已熟知生物课本上的红白眼果蝇实验,那你可知北大生物系与这其中的渊源?出自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Thomas H. Morgan)教授实验室的三位研究生影响了北大生物系及其前身,他们是:1923年至1950年任教于燕京大学的Alice M. Boring教授、先后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的李汝祺教授和先后在燕京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的陈子英教授。其中,1926年在摩尔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学生李汝祺长期在燕园任教,为中国遗传学奠基人之一。1923年的燕京大学生物系从此开始。 1952年的全国院系大调整中,清华大学理学部、文学部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部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生物系亦被并入北大生物系,之后的北大生物系不断壮大发展,几经沉浮,风风雨雨中,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学者风骨。

  2010年2月25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网站发布了新一年度的全球大学排名。新的排名中具体划分了5个学科领域:人文学科、工程学与IT、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自然与物理科学、社会科学。在这一排名中,北京大学在自然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这两个领域均排在全球第19位。其中,自然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均排在中国第一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大学排名,其依据是英国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对全球大学的统计数据。

  北大生科院现拥有中科院院士4人,长江特聘(讲座)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学科8个,硕士授予权的学科11个,同时是全国首批生物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研究中心,2个研究所,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同时还是教育部的“国家理科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目前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生命科学学院。

  在教学方面,北大生科院的动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四门课均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

  2.风云人物

  在电视镜头中时常一身传统唐装的饶毅,是北京大学终生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Feinberg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主任。

  放弃了美国国籍、回国即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被认为是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在仍然能做出丰硕成果的壮年时期归国效力的科学家,而不是在海外功成名就之后回国颐养天年。

  回国后,饶毅开始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他在北大生命科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希望通过长期的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生命科学学院。从2007年至今,饶毅每年开设至少一门新课程,均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北大讲授。已经演讲的人中,不乏美国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终身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王晓东、“两弹元勋”周光召,少年班最成功的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骆利群,百度共同创办者徐勇等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的身影。2008年,饶毅提出本科生导师制,即参照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每人配备一位教授作为导师。打开北大生科院的网站主页,最多的内容是各种学术报告信息、讲座信息以及生命科学学界的名人小传。这种全新的局面无疑受到饶毅革新思想的影响。

  饶毅不断致力于国内科研环境改革,2007年回国之后,与随后回国、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一起向中组部提议“****”项目。这也是迄今中国大规模引进海外人才的最大举措。所谓“****”,指的是中国将在未来5到10年内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工作,并建立40至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饶毅认为,中国培养科学家的关键在于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目前,饶毅组织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已经展开。

  科学家给大部分人的印象,应该都是一丝不苟的严肃人物。然而饶毅却是十足的话题人物。他为人风趣幽默,不拘小节,富有亲和力。每周的工作表上都安排午餐会,与同学们边吃边聊,是生科院一道独特的风景。其出版《饶议科学》一书,在上海签名售书,并受湖南卫视邀请参加谈话节目,被学生们昵称为“非典型科学家”“学术超男”,也造就了一大批学生粉丝。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北大生科院活跃而不失严谨的学术气氛下,很多优秀的青年人才纷纷涌现。

  2006年的影响世界华人颁奖典礼上,与杨振宁、丁俊晖、刘翔、李安等一同获奖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女科学家。她就是北大生命科学院的校友陶一之。陶一之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99年获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系副教授,从事流感病毒研究。

  2006年12月出版的英国科学周刊《自然》报道,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华人女科学家陶一之领导的小组,找到了H5N1病毒的弱点。陶一之发现,流感病毒的核蛋白(NP)含有一个重要的尾环,其分子结构相对薄弱,可作为新开发的流感药物的攻击目标。她认为,流感病毒存在的这个尾环,是病毒自身复制的重要环节,只要令其中的单个氨基酸发生突变,病毒即无法复制而感染不到其他细胞。陶一之的这一新发现,将为人类寻找抗病毒药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也让她荣膺影响世界华人奖项。

  李英睿,一个85后的大男孩,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结下了深厚的渊源,从大二开始实习,到1年后成长为学科带头人,2008年毕业后,工作仅1年,担任华大科学体系第一负责人。当然,站在华大基因研究院的高地上,仅仅2008年-2009年2年时间,他交出的论文成绩也十分的华丽,1篇《Nature》,3篇Nature系列文章,1篇《Science》,共11篇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

  2008年发表的Nature封面文章“炎黄一号”基因组成果里有他的一份功劳,也因此,他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本科生之一。

  2010年,李英睿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封面上发表了古人类基因组序列成果文章,这是他继炎黄一号基因组序列成果后紧接着发表的又一篇Nature封面文章。这一古人类的基因组样本来自4000年前的爱斯基摩人的一束头发中,这也成为世界上首个测序完成的古人类的基因组序列。

  3. 立足实业

  过去三十年是生物技术产业崛起的三十年。生命科学理论的突破、社会需求的增长以及资本市场的发达合力作用,结果是一次可比造山运动的产业整体崛起。这是颠覆性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制药、能源、农业等传统产业的格局。国际制药业巨头不约而同地选择和生物企业合作,增加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储备。以Amgen和Genentech为首的生物制药企业在短短二十年内成长为重量级的明星企业,与传统巨头同场竞技——这个竞技场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内曾经没有出现新的竞争者。这不能不说是奇迹。

  近年来,跨国药企明显更加关注中国,纷纷加快了进入中国的速度。它们不仅满足于在中国扩大生产和销售,而且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他们看重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前景,但更看重的是一批受过严格训练的高技术人才的存在。生物产业是一个高度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生物产业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作为中国生物科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一直与产业化密不可分,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服务于社会,是北大人最大的骄傲,也是五四精神的薪火相传。其中长期与北大生命学院保持合作的未名生物工程集团和北大维信,就是新兴生物产业中的杰出代表。

  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大学三大产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生物产业的发展和生物经济体系的建立,重点投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服务三大领域。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现代生物产业的龙头企业和中国最具国际竞争潜力的企业集团之一,主要进行生物经济、生物药物、人用疫苗、现代中药、生物农业、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并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神经创伤的治疗性药物——“神经生长因子”、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SARS病毒灭活疫苗”、中国第一个“人用禽流感疫苗”、2009年8月30日成功生产出全球首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盼尔来福.1®)、将引发第三次农业革命的智能不育分子设计技术、初步建立世界首个“生物经济孵化器(新药高效研发体系)”、创立了生物经济理论体系并初步构建生物经济体系和经济生物重组模式,初步探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产业的发展思路。

  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大学的高科技制药企业,由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合资经营,1994年创建于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北大维信致力于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等老年病治疗的天然药品研究与开发。作为致力于中药现代化产业的高科技企业,自成立初就极其重视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1997年3月,成立不到两年的北大维信与北京大学联手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北大维信天然药物研究所。2003年,入选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同年被授予北京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 截至2008年底,公司员工总数达700余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2%,管理人员占19%,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4%。2008年,公司总资产达2.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利润总额3300万元,实现税后利润2500万。

  自2000年至今,北大生命科学院本科生每年的出国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遍布全球的北大生科院毕业生在回顾当年求学经历时,大都认为自己的成就源于北大的全面培养,正是由于在北大受到的熏陶、培养和锻炼,奠定了他们事业成功的基石。正如陶一之在获得“200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殊荣的一刻时所说,大学期间的教育为她今天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主与科学是北大这块圣地不朽的灵魂。这校园中的青春生命曾为黑夜中的中国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北大得到集聚和呈现。今天的北大生科人仍将上下而求索,将科学的火种传播给神州大地。

来源: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0-06-09/0143251421.shtml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06641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