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分别是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钱永健,以奖励他们对荧光蛋白技术的探索和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最近,美国《科学》杂志上再一次报道了荧光蛋白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突破,这一成果同样来自钱永健教授和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
这种新型红外荧光蛋白基于耐辐射球菌中得到的细菌植物色素,并结合了作为生色团的胆绿素。其最大激发波长为684nm,最大发射波长为708nm,正好处于光学观察活体动物的深层组织时最适合的光波长范围650~900nm之间。在这个波段的光线,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血红蛋白、水和脂肪的吸收和散射干扰。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荧光蛋白,诸如绿色荧光蛋白,其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都小于650nm,不利于动物深层组织的光学成像。
这种红外荧光蛋白即可用于亚细胞尺度的基因定位,也可以用完整动物活体的组织染色,而基于荧光素酶的生物发光技术仅仅可用于完整动物活体的组织染色。
芝加哥大学的杨晓静博士告诉《科学新闻》:“钱永健及其同事,在细菌植物色素晶体结构的启发下,通过定位突变和诱导进化,构造并优化了红外荧光蛋白。这种基于细菌植物色素的荧光蛋白,不仅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而且其荧光信号还有显著的增强。除了具有长波的良好穿透性,它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优点,可以自发摄取荧光生色团,而且这种生色团存在于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需氧有机体里。毫无疑问,红外荧光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推动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特别是癌症和干细胞的在体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Science, 2009, 324:804
来源: http://www.sciencenet.cn/skhtmlnews/2009/6/403.html?id=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