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6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发社论——《显微镜奇迹》(Microscopic marvels)。社论强调,显微镜使得生物学研究面目一新,研究人员要有所作为,就得多一些创新和协作。以下为社论主要内容。
显微镜观察细胞生命活动是一件神奇的事,细胞内场景的直观图像描述是基因测序与生化分析等抽象数据所无法比拟的。
这样就不难理解科学家迫切要求这个领域创新的愿望。本期《自然》杂志展示了5项显微镜领域的创新工作:从超高分辨率的光学显微镜(其分辨率可与电子显微镜匹敌)到较厚样品观察的电子显微镜(其样品厚度要求可与光学显微镜匹敌)。
不过最新的成像仪器设备价格不菲。一种新款光学显微镜成本在50万美元以上,还不包括人员培训等成本。
尽管研究组经常独自购置显微镜以图使用方便,但对于最尖端的成像仪器,生物学家可能不得不共享。部门、大学和基金组织需要成立专门机构由专人来负责共享仪器设备。
与此同时,自动操作、计算机处理和图像再现是显微镜成像的核心技术,这意味着样品放置和科学家实际观察室是分离的,就可能导致一些不易察觉的误差。这样的话,科学家就要为解释显微镜图像数据多花心思。
细胞生物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同样也要分享这些数据,一种较好的途径是仿照基因数据库建立图像数据库。《细胞生物学杂志》(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已经建立了一个这样的数据库。
同时,一些实验室也在着手其他应对之策,如研发小的低成本甚至是一次性的显微镜。科研人员希望加快高通量、自动化的显微镜研发,以便那些偶尔才使用显微镜的实验室较快获得数据。
社论说,研究人员所构想的研究策略是走在前面的,其实验手段的探究亦有助于显微镜的进一步研发,如计算技术、标签技术和样品制备等。
社论最后对研究人员提出期望,思考愈深,看到的越多。(科学网 孙滔/编译)
Nature 459, 615 (4 June 2009) | :10.1038/459615a; Published online 3 June 2009
Microscopes are changing the face of biology. Researchers should innovate and collaborate if they want to be part of the new vision.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59/n7247/full/45961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