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生命科学将成主宰 基因产业化前景诱人

1楼
equip2 发表于:2007-11-6 15:12:00

  联合基因领衔中国基因产业

       今年,美国科学家卡佩奇、史密斯与英国科学家埃文斯,凭借“基因打靶技术”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划时代”的发现仅仅是科技革命的前奏,美国《新闻周刊》为此撰文称:“如果说物理学研究震撼并主宰了整个20世纪,那么生命科学研究无疑将主宰整个21世纪。而2007年,正是基因研究的奇迹之年。”

  基因打靶技术为人类揭开基因之谜提供了关键性的工具,是一项划时代的革命性发明。但论及这原始性创新的成功背后,不得不提到美英两国蓬勃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科学家指出,作为本世纪最富远景的产业,基因已经带动了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火热发展,而中国的基因产业也正处于急剧扩张的阶段。目前,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先进行基因组研究、应用和产品开发的企业——联合基因科技集团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已成为业界的“样板工程”。

  与美国、英国乃至世界常见的科研产业化发展模式相同的是,联合基因也起步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随后,联合基因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规模人类基因数据库,为中国基因的开发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第一块基因芯片的研制成功,以及推出国内第一套国家基因检测技术标准,以上种种都已显示出联合基因的“凶猛”发展势头。

  围绕基因研究和开发,联合基因一直“快马加鞭”,10年的努力和5亿多元的研发投入,让其成为了中国申请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共申请了380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1200项已经向多个国家申请国际专利。4个国家863计划项目、2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方政府基金项目,47项创新基金项目。国家项目之“多”,侧面验证了联合基因所承载的国家期望。

  在基因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方面,联合基因同样超群于中国同类企业。它推出了一系列具备原创性技术的基因芯片产品;在全国启动了“全民健康基因系统工程”,涵盖了亲子鉴定、个体识别、基因检测及相关遗传咨询等服务,占据国内此类业务90%以上的市场份额;研发出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等一系列生物医药保健产品。

  从研发、产业化的角度看,联合基因从科技成果、研究应用水平都是世界领先的,但由于国人对基因的认知程度较低,基因产业形成与发展较为缓慢,以联合基因为代表的中国基因产业与发达国家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例如,单就基因检测这一项,在美国每年进行此类检测的就有500多万人,相关收入高达250亿美元。而我国从2001年开始的6年时间里只有65000人参加基因检测。清晰的数字对比,既说明了我国基因产业的落后局面,又展现了基因研究、应用和产品开发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规模。

  有识之士早已洞察到,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生命科学领域正在形成21世纪领军产业。随着基因产业的发展,人们将设计和创造许多重要的新生物分子,广泛用于制药、农业、食品、化工、化妆品、环境、能源各领域。这不仅将极大推动科学的进步,还将产生惊人的经济效益,从而引发产业层面的巨大革命。作为执中国业界之牛耳的联合基因,一定能带领中国的基因产业走向更大的成功。

来源:
http:///news/gjspzs01/200711681421253.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6 14:53:25编辑过]
2楼
equip 发表于:2007-11-14 22:45:00
很久没见到联合基因了,近况如何?
3楼
equip2 发表于:2007-12-6 14:51:00

生命科学将成主宰 基因产业化前景诱人

    日前,基因的话题因2007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揭晓而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凭借“基因靶向技术”共同获得大奖,美国《新闻周刊》为此撰文称:“如果说物理学研究震撼并主宰了整个20世纪,那么生命科学研究无疑将主宰整个21世纪。”

    科学家指出,作为本世纪最富远景的产业,基因产业已经带动了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火热发展,而中国的基因产业也正处于急剧扩张阶段。据联合基因科技集团董事长毛裕民介绍,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生命科学领域正在形成21世纪的领军产业。随着基因产业的发展,后基因时代(基因的应用时代)将进行深层次的产业变革,人们将设计和创造许多重要的新生物分子,广泛用于制药、农业、食品、化工、化妆品、环境、能源等领域。这不仅将极大地推动科学的进步,还将产生惊人的经济效益,从而引发产业层面的巨大革命。

    据介绍,目前,我国主要有基因检测、亲子鉴定、个体识别及相关遗传咨询等有关基因方面的服务进入了产业领域。然而,由于消费水平以及观念的原因,和国外相比,国内基因产业化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毛裕民认为,这既体现了基因产业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说明了我国基因产业的落后局面。因此,中国基因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来源:医药经济报  
http://info.pharmacy.hc360.com/2007/12/04090453209.shtml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10156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