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纳米生物前沿技术综述(转载)

1楼
equip2 发表于:2006-3-7 10:50:00
“2006年国际生物-纳米-信息融合大会暨2006年国际生物芯片技术论坛”即将召开,我们转载<纳米生物前沿技术综述>一文,仅供参考。 纳米生物前沿技术综述 纳米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分子层级(纳米级)的有机或无机物操控技术,来解决目前生物学的问题;或从生命科学角度出发提供产品纳米化制造的相关技术。纳米技术结合生物技术,其目的并不只是将产品微小化,同时也希望通过控制分子的行为,达到控制组织与细胞的目的,并有效掌握控制纳米材料或复合物本身的多变性,以及与生物系统之间的交互反应。现将现今较为前沿的纳米生物技术或产品作简单介绍。 一、生物分子微分析技术 (Microanalysis of Biomolecules) 许多的生物分子相当微小,其大小通常就在纳米范围,因此若能利用纳米尺度的检测设备或系统,将有助于进一步观察及探讨生物分子、细胞表面与细胞内分子层级的活动及变化。例如以微组装快速流体混合器(Microfabricated Rapid Fluid Mixer)与荧光检测技术研究蛋白质构造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的连续变化情形、以纳米检测数组仪(Nanofabricated detector arrays)检测细胞功能、以及发展纳米级传感器以分析神经传导物质等。 二、分子模板技术 (Molecular Templates) 在生物分子的辨识上,可善用分子形状互补的特性,由于不同的生物分子往往具有不同的特殊形状,此时它就像一把形状特殊的钥匙,如果想要把这个分子从众多不同分子中分离出来,只要有个正确的锁就可以,也就是说只要先在某种材料上弄出一个可以和分子特殊形状相对应的模板,即可用来检测或分离特定分子。此外,经由设计特殊的分子模板,可达成如控制生化反应、纳米结构效应等功能。 三、生物选择性表面技术 (Bioselective Surfaces) 本技术是指在微纳米尺度下改变材料表面几何与化学性质,以控制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生长、运动等,进而调控细胞与组织的生理状况。例如以微影图案基质(Micropatterned substrates)控制神经细胞的生长、透过生物选择性表面技术重建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以生物互动表面(Biointeractive surfaces)分析真菌生长等。 四、分子过滤技术 (Molecular Filtration) 通常指的是利用孔径在纳米级大小的透膜、微管、多孔材料等来有效过滤大小不等的分子,以达到分离与浓缩等目的。例如以胶原蛋白(Collagen)覆于硅芯片表面的过滤装置、以纳米结构进行酵素传输等。 五、特殊细胞分离技术 (Sparse Cell Isolation) 有些细胞特别表现出和其它细胞不同的特性与特殊的生理功能,而这类细胞的数目比例往往很小,因此能否有效将它们从其它细胞中分离出来就显得格外重要。通常本技术会通过开发或使用纳米尺度的仪器或设备达到分离特殊细胞的目的。例如从混合组织中分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恶性肿瘤细胞、免疫细胞、胚胎细胞、干细胞及微生物等;或构建亚细胞(Subcellular)等级细胞分类及分析系统。 六、生物传感器及生物芯片 (Biosensor/Biochip)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待测分析物与生物物质产生的特异反应,将反应所产生的特性,配合光学、电学、热学、声学、压力、质量变化等相对应的换能器(Transducer),将反应转换成可处理的讯号输出。生物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包括:生物物质层、换能器、讯号处理系统、讯号输出系统。根据感测物质的种类可将生物传感器的种类区分为:酵素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受体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及核酸传感器等。 至于生物芯片,目前尚无一定的分类及定义,若以使用功能区分,可分为微阵列晶片(Microarray chip)与微流体芯片(Microfluidic chip)两大类。微阵列晶片主要用于样品分析、检测,其与一般半导体芯片不同的是微阵列晶片缺少整合性电子电路和组件,但作用原理大同小异。事实上,微阵列晶片是将成千上万的微型生物传感器有如数组般排列在不同材质的载体上,如玻璃、尼龙、硅芯片或塑料等材质,借着生物传感器上的生物探针与样品中的特定对象进行生化反应,再经换能器将反应结果转换成讯号输出。若以载体上排列物质来区分种类,可以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及组织芯片等。微流体芯片亦称为实验室芯片(Lab-on-a-chip),是利用微机电技术将一般实验室所使用的分离纯化混合,以及酵素反应等装置微小化到芯片上,以进行生化反应、过程控制或分析,其构造远较微数组芯片复杂得多,依其应用范围可再细分为:样品前处理芯片、反应型芯片及分析型芯片等三大类。 七、生物分子马达 (Biomolecular Motors) 分子马达是一种分子机械,它是分子尺度(纳米尺度)下的一种复合体,能够作为机械零件的最小实体。驱动方式是透过外部的刺激(如化学、电化学、光化学等方法),使分子结构或模型发生较大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可以被控制及调整,具有可预期的规则性,进而使整个体系在理论上具有对外机械作功的可能性。由于马达是机器运转的核心,若将生物分子马达利用微机电技术再接上其它东西,可制造出纳米机器人等。生物分子马达的相关研究,目前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作用时的稳定性问题,这些生物分子仅能够在狭窄的温度范围与离子强度下运作,在有机溶液或空气中都无法作用。 八、核酸计算机 (DNA computer) DNA计算机的应用原理是基于DNA分子中的密码相当于数据的储存,DNA分子间可以在酵素作用下瞬间完成生化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码变成另一种基因代码。如果将反应前的基因代码作为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即为运算结果。DNA计算机运算速度极快,几天的运算量就相当于计算机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储存容量也非常大,超过目前所有计算机的储存量,但所耗的能量极低,只有一台普通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 来源:上海情报服务平台 作者:马春
2楼
equip2 发表于:2006-3-23 15:32:00

欧盟230万欧元支持开发生物纳米发动机 据Physorg网站2006年3月16日报道,欧盟决定为为期三年的生物纳米发动机的研发提供230万欧元的科研资金,以支持那些有应用前景的纳米研究项目。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的海尔马特-格卢姆勒教授带领的国际科学家组设想了许多关于纳米发动机应用的前景,特别是在生物制药领域,其中“构建模块”的建造将成为纳米发动机技术的关键。 纳米技术是未来科技领域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之一,它涉及到小于100纳米(1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质和结构的研究、处理以及加工。100纳米也是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界限。因此,纳米技术也包含了对生物“工作部件”的研究,这也是该技术应用的先决条件。综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学、系统理论学以及工程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被运用到了这门“合成生物学”中。 欧盟已经认识到了纳米技术的重要性并开始启动“新兴科学与技术(NEST)”项目,这一项目旨在支持在这一领域的那些非常规和有远见的研究。由海尔马特-格卢姆勒教授带领的国际科学家小组已经获得了项目研究资金,科学家计划根据生物功能部件的蓝图开发并制造人造系统。这项名为NANOMOT的项目目标是研发出纳米发动机,并结合其他的组件形成一个类似于构建模块的系统。 这种纳米发动机的想法是源于特定肠胃细菌的“尾巴”(鞭毛)一类的生物机器,这种细菌由鞭毛摆动提供助力使得细菌前进。一个发动机联合体,将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电能并传入鞭毛的旋转部分,这个部分固定在一个“轮轴上”,相当于一个“螺旋桨”提供推力。另一个例子是通过使用生物纳米发动机的旋轴将DNA(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包装”进病毒衣壳中。 这种类型的纳米部件有望于应用到DNA、蛋白质和抗体的生产上。这也为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化学检测以及研制更小副作用药物提供了微型平台。纳米发动机NANOMOT项目的研究机构除了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外还有奥斯纳布鲁克大学、德累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巴塞尔大学、祖里克大学以及马德里科学研究委员会。研究工程在2月10日至11日举行了正式启动仪式。 英文原文链接:http://www.physorg.com/news11828.html 转贴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3楼
equip2 发表于:2006-4-10 11:13:00
纳米生物技术备受业界关注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32231 纳米生物与医学技术研讨会在扬州召开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9796 纳米生物技术全景扫描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5005 中德纳米生物技术国际会议长沙召开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2895 扫描美国纳米生物专利技术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1810 863计划纳米生物技术进展顺利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1103 纳米生物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步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0952 纳米生物技术全景扫描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17376 全球医药工业欲掀纳米生物技术“新革命”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17161 纳米生物技术所带来的新科学技术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7370 小中见大——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584 我国正式启动纳米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研究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2059 “纳米生物技术”研讨会在巴西召开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1972 纳米生物技术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1524
4楼
equip2 发表于:2006-7-7 16:18:00

上海应用物理所研制出新型电化学DNA纳米生物传感器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等的相关项目支持下,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DNA纳米生物传感器,这一CDS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日前,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网络版报道了这项工作,并将在7月号正式刊出。

CDS生物传感器是在樊春海研究员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张炯等人研制而成的,其特色是通过对电极界面纳米尺度的精细调控,同时引入金纳米粒子进行电化学信号放大,从而显著提高了DNA检测的灵敏度。该生物传感器可在1到2小时内快速检测到约2万多个DNA分子,检测灵敏度达到10飞摩尔/升(10 fM)的DNA,超出常规荧光DNA检测方法约3个数量级。研究人员也以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BRCA-1基因序列检测为模型,展示了该传感器可以进行单碱基变异性检测(即SNP分析),具备高特异性。美国化学会志的审稿人评论指出:这种CDS生物传感器聪明地使用了金属纳米粒子进行电化学信号放大,是一个概念上的突破,并可以使DNA分析方法变得简单。

发展新型DNA检测方法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需求,诸如生物安全、人体健康 (肝炎、HIV等)等领域都需要快速、便捷的DNA或RNA检测技术。电化学技术具有快速、灵敏、低能耗、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等优点,被认为是在时效、成本等有较高限定要求的场合实现DNA检测的首选技术之一。 来源:www.cas.cn/

5楼
equip2 发表于:2006-7-28 15:05:00

我国纳米生物技术取得阶段进展 (科技部) 2006-07-28 在863计划支持下,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药物研制技术,纳米检测、诊断与治疗技术,纳米生物器件等三个方面。

(1)研制了一批生物纳米器件。通过在纳米颗粒材料上修饰对特异检测对象有响应的敏感试剂,开发了多种生物传感器,并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应用,如:利用配体受体结合原理,在荧光纳米颗粒表面修饰上能特异识别肝癌细胞受体的乳糖酸配体,高选择性、特异性地识别了肝癌细胞;基于生物纳米技术建立了新型SARS病毒核酸探针,建立一种用硅壳纳米颗粒在玻璃芯片上对SARS病毒基因组片断进行检测的新方法。

研发了荧光磁性细胞靶向多功能纳米生物器件;发明了简便、安全、高效、廉价的核/壳型半导体荧光量子点的合成方法;研制出一系列性能优良的量子点产品和新型纳米生物器件。

(2)初步建立了单分子PCR扩增技术。初步建立了单分子PCR扩增技术,在拷贝数低于10时,成功实现对DNA分子的PCR扩增,可以达到一定的扩增成功比例。相关文章发表在JACS上。

(3)农用纳米材料和肥料产业化进展顺利。“纳米肥料关键技术”申报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化项目“植物营养功能型缓/控释材料产业化示范工程”,已获得批准,同时与天津康龙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纳米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释肥料”北方产业化示范基地,已建成年产3万吨农用纳米材料和5万吨/年缓/控释肥料两个车间,农用纳米材料车间已正常运转,肥料车间正在试车。 来源:http:///kjbgz/t20060727_35099.htm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11719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