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拥有设计界“奥斯卡奖”美誉的“红点奖”结果揭晓,引起国内媒体及设计界人士高度关注。然而,“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却在采访中一语激起千层浪:“红点奖、IF奖纯粹是商业机构,来骗中国人钱来了!”引起国内舆论一片哗然。那么,这个饱受关注正处于舆论浪尖的“红点奖”到底是什么呢?
诞生背景及社会影响
众所周知,自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由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的时代。设计界人才辈出,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卓越产品,整个设计界交织着绚烂的智慧光辉。然而,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红点奖”应运而生!
1955年,由在欧洲享有盛誉的“威斯特法伦北威设计中心”在德国城市Essen设立了“红点奖”。 该奖项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主要涵盖了产品和传播设计,包括设计出版、设计展示、设计推广等内容。而其竞赛项目则由产品设计、传播设计和概念设计三个部分组成。比如红点设计概念奖致力于成为未来设计方向和潮流的晴雨表。在设计者的观念中,能够赢得红点设计概念奖意味着自己产品的设计创意得到了业内同行的普遍认可,设计水准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同时,获得该奖的产品的设计概念在市场上也具备潜在成功的可能性,更易获得投资商,品牌主,厂商和买家的注意力,使他们提高信心从而投入资金将设计概念转变成现实产品。而对于顾客而言,该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取得他们内心的信赖,进而在市场中抢占先机,迅速推广。因此,每年这一令人向往的红点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的时候,都会吸引来自海内外设计、媒体和商业界的宾客云集,成为整个红点奖的高潮和设计界日历上的亮点。获奖者们及他们的设计产品也饱受世界瞩目,展现在每个人的眼前,迎接着他们的将是鲜花和掌声。
然而,在业界拥有如此高的认可度、让众多设计师们趋之若鹜的红点奖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红点奖”的评选流程
众所周知,任何奖项获奖结果的产生都离不开“参选产品的界定、评选人员的选择和评选规则的制定”三个步骤,而我们“红点奖”评选结果的产生也不例外。红点奖评选的标准极为苛刻,评选会严格按照“通过筛选和展示认定资格”的标准进行,只有上市不到两年的产品才具备参选资格,奖项是由德国设计协会评选。商业性质上,红点奖组委会本身是不接受商业赞助的,也不会发奖金,这也是保证整个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所必须的。红点奖的评选人员是由多位著名的国际设计专家担任的,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方向上具备崇高的威望,这一点也是保证了红点奖结果产生的权威性。评审团严格根据评审标准,对不同领域的参赛作品进行辩论和讨论,从而更客观公正作出评审决定。为防止涉及商业利益的人员干预评选结果,评审团每年均不同。而具体的评审规则如下:产品设计概念是否本身属于创新?或是属于现存产品的新的更让人期待的延伸补充?产品设计概念的外形是否悦目?这些都是评选人员最为看中的地方,决定着参选产品评选结果的成败。
“红点奖”的“中国行情”及国人态度
目前看来,“红点奖”已经在古老的东方沃土上生根发芽,这片土地给它的传播扩散提供了足够的滋养。随着“红点奖”在中华大地上热度的与日俱增,那作为国人的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呢?
作为生活在拥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并树立了“四大自信”坚定信仰的国人,我们拥有着不一般的批判性思维。“红点奖”能够在时代的浪潮中生长至今,并且在设计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声誉,得到业界人员的争相追捧,自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它所代表的设计理念的前沿也是引领设计界发展方向的,这一点是已经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严格检验的。但它为何会受到国内权威的质疑呢?这一点自然跟“红点奖”的收费评选做法是分不开的。红点奖的报名参审、评审、复审、展览、新闻发布等等都与收费挂钩,以及红点奖当今在德国的下坡路态势,甚至“转让”给了匈牙利商人,这都给它的公正性、可信性和设奖意图蒙上了一层阴影,红点奖到底是设计界的荣誉还是某些机构敛财的工具?对此我们难免持有怀疑的态度。另外,获得“红点奖”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获得红点奖,是否就代表着我们的工业设计水准已经步入国际一流水平呢?我们的设计水平如何是取决于某一个奖项的获得还是工业产品的实际生产能力?这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8-5-4 14:39:4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