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市消保委发布了上海市29家人气油条店的油条体察报告,其中不乏大牌店、网红店,结果发现问题多多。
结果显示,某市一家网红餐饮店油条铝超标9倍;新亚大包油条极性组分最高,疑似油锅长时间不换;一家麦当劳门店的油条被检出塑化剂(DEHP)数值为1.35mg,接近于国家临时限量值的上限水平。
看到这里,吃货们吓得手里油条都掉了!
以后还能愉(an)快(xin)的吃油条吗? 别急,我们且逐一分析。本次事件的主角——DEHP,又名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脂溶性化合物,属于塑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用品、油漆等,也正是塑化剂奶茶的元凶。但本次检出塑化剂的样品真的是人为添加吗?塑化剂可用于食品包装,但食品中不可人为添加 根据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规定,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但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如果使用,应该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DEHP最大残留量为1.5mg。
既然食品中严禁添加,为什么还要规定最大残留量塑化剂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工业制品,环境、饮用水中也存在微量DEHP,塑化剂也会从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会摄入少量塑化剂。因此,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规定了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不过,DEHP急性毒性较低,也不会在人体中蓄积,人体可以正常代谢、排出,偶而少量摄入DEHP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一个60kg的成年人终身每天摄入3.0 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
油条工艺没必要添加,不排除迁移原因塑化剂对油条的外观、质地、口感没有任何作用,对于加工工艺、过程也没啥帮助,因此,制作油条没必要加塑化剂。那文中3个样品检出塑化剂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从卫生部的规定中就可以得到关键信息——迁移。根据香港食环署的研究资料,塑化剂溶于油,当与油性或高温食物接触时,塑化剂的迁移量会增加,而且温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迁移量就越多。油条作为高温煎炸食品,文中有3件样品检出少量塑化剂,不排除是从食品包装材料、实验接触材料(如塑料自封袋)等迁移到油条中或是不当储存油条、不当使用食品接触材料等原因所致。
DEHP的限量针对DEHP的迁移,我国、欧盟及美国地区均制定了相关的限量标准。欧盟规定食品包装瓶盖垫圈中DEHP的使用允许值为0.1%,特定迁移量不能超过1.5mg;
美国FDA规定,DEHP只可应用于高水含量的食品包装,不得应用于肉类包装;
我国国标GB 9685-2016中规定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仅可用于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特定迁移量不得超过1.5mg,这与欧盟规定相符。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16)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毫克/千克、9.0毫克/千克和0.3毫克/千克。
以下为CATO提供的塑化剂检测标准品:
更多相关标准品及产品详细信息请联系我们
020--81960175,或者浏览我们的网站
ch.cato-chem.com 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