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美国科学家制造出世界首个纳米级PH计 莱斯大学的科学家称他们已经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级PH计。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将这种可以实时监测包括肿瘤等活组织和细胞内部PH变化的方法送给了一些生理学家,让他们确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的负责人莱斯大学纳米光电实验室主任Naomi Halas说:“几乎每一个生理学家都表示他们希望能够使用这种新的方法”。
Halas的研究小组利用Halas发明的一种光学可变性的纳米颗粒制造了这种PH计传感器的外壳,每一个传感器外壳的大小比活细胞要小得多,传感器包括一个绝缘的二氧化硅核心,这个核心被金属外壳包裹,这种金属能够吸收或释放特定波长的光线。为了制造传感器,Halas的研究小组用对PH敏感的分子来包裹传感器外壳,当放在不同酸度的溶液中时在光的作用下传感器能够发出微弱但是足以被检测到的光线,这样就可以准确检测出纳米级传感器所处环境的PH值。
来源:科讯网 - 科讯 www.tech-ex.com/equipment/news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主发明用纳米探针蘸取“内切酶” ( 2007年6月11日 )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消息:该所科研人员李宾、张益、胡钧等利用一种自主研发的纳米操纵技术,将生化反应精确定位在单个分子上,使DNA“分子手术”跨出了突破性一步。 1纳米,只相当于头发丝十万分之一的粗细,而双链DNA分子的半径也就这么点儿。对如此尺度的DNA实施手术,须在原子力显微镜下,用特殊的纳米探针做“手术刀”。上世纪90年代至2004年,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教授李民乾、胡钧带领实验室,在纳米水平上对单个DNA分子实施“外科手术”,初步实现对单分子的切割、迁移、拾取等基本“技术动作”。
一条DNA长链由几万甚至上百万个“碱基”构成,它们是DNA手术的关键作用点。但纳米探针毕竟还不够“高精尖”,一“刀”下去会连带到许多个碱基,而且对后续的DNA连接不利。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手术精度,需借助自然状态下的分子生化反应。科学家发现了一类“非限制性内切酶”,这种特殊蛋白质能通过自然反应将DNA链“切断”,但它们的反应点却是随机的,无法进行定位切割。
经多年研究,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发明了用纳米探针来蘸取这些“内切酶”,像毛笔一样将酶“点”到DNA的特定位置上,再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将这种生化反应“锁定”在这个位置上。于是,只要根据需要,选取DNA链上的某个位点,就能“万里挑一”进行定位反应,从而顺利切下一个DNA片段,并确保其它部分“毫发无损”。
这种纳米级手术被喻为“21世纪的外科手术”。专家介绍,可精确制导的DNA“分子手术”,今后有望对不正常的基因部位进行割除,并在同一部位植入正常基因,达到“天衣无缝”的手术效果,实现个性化基因诊疗。
专家点评
《美国化学学会会刊(JACS)》审稿人:作为一个当代热门话题,论文为单分子操纵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应用途径,将实现精确的DNA定位切割,这是激动人心的,并具有广泛意义。
来源: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21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