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上海纽约大学第一届学生周鸿宏(左一)和她的同学 受访者供图
5月27日晚7点,东方明珠塔上的一抹紫色点亮了上海夜空。
紫色的明珠塔下,陈梓青、周鸿宏等260名学生盛装参加了上海纽约大学第一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作为花费4年、亲身参与并伴随这所新型大学成长的学生,上海纽约大学的校色——紫罗兰色,是他们毕业之后挥之不去的记忆。
2017年7月,红星新闻记者走进上海纽约大学,专访校长俞立中,对话刚毕业的学生们,试图用这个“紫色样本”剖析日益风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
入学/申请上海纽约大学 属于“意外的收获”
上海纽约大学位于陆家嘴世纪大道,在鳞次栉比的商务楼宇环绕之中。15层高的大楼涵盖了办公室、教室、食堂、图书馆和学生活动中心。从楼前紫色的校名和紫底白花校徽开始,大楼里随处都见紫罗兰色装点。
周鸿宏现在回想起4年前的那个决定,依然佩服自己当初的冒险精神。在成都四中就读的她,从学校一大堆宣传报考的高校中注意到了上海纽约大学。因为是第一届招生,网上关于学校的信息并不多,她的父母甚至还拜托了上海的朋友去了解这所学校。
最终她还是战战兢兢地提交了申请,并顺利进入面试。
随后,在上海一天一夜的“校园日”活动中,她和500名通过初步筛选的高中生通过模拟课堂、英文写作、团队活动等方式第一次感受到这所学校的“不一样”。
对于来自山东的陈梓青来说,申请上海纽约大学属于“意外的收获”。他本来打算申请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但是在填写申请时发现多了一个选择:上海纽约大学。通过多方对比,他很快就决定更换目标,申请这所学校。
2013年8月,周鸿宏、陈梓青等295名来自全球27个国家的学生成为了上海纽约大学的首批学生。
挑战/首届学生受高校企业青睐 校长称“还面临很多挑战”
今年5月,陈梓青和周鸿宏从学校毕业,离开了这座“紫色城堡”。陈梓青将前往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读研究生,周鸿宏也将去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读研究生。周鸿宏称,她的同学们基本都找到了很好的去处,要么出国读研,要么去了很好的单位就业。
俞立中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第一届学生受到高校和企业青睐,“早在预料之中”。截至今年6月,有37.3%的学生签约就业,32.3%的学生确认了读研学校,没有确定的基本还在选择。
在外界对上海纽约大学一片赞誉声中,俞立中依然保持冷静。他认为学校第一阶段目标完成了,但还面临很多挑战。
上海纽约大学
这是国内第一所中美合办的大学,也是近年众多中外合办院校里最受关注的院校之一。
2008年,美国纽约大学校长提出在上海建立纽约大学分校的设想,最终形成了中美合作办学的方案。
2011年,教育部下达批准筹建上海纽约大学的公函,随后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并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2年10月15日,上海纽约大学宣告成立,次年8月第一届新生正式入学。
曾有人将它与南方科技大学并立,称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但也有人表示并不看好。
在第一届学生正式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来自各方的声音,就显得尤为强烈。
回应/毕业生求职被当成“野鸡大学”学生? 校长:被认可只是时间问题
毕业生周鸿宏觉得,目前她和同学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在求职中学校被一些企业误解,“虽然最后大家都找到不错的归宿,但过程其实很痛苦”,她称,之前申请一个学校就被校方质疑学校的性质,“到底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她的同学在求职过程中,也经常被某些公司当成“野鸡大学”的学生。
周鸿宏认为,之前大家对中外合办的院校评价不是很好,上海纽约大学的形象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在上海周围一些城市,学校的知名度很高,但在西部的二三线城市,确实有很多人没听说过。
但在俞立中看来,被认可只是时间问题,需要一步步地来。他认为现在学校面临的真正的挑战是中西方教育体制存在很多不兼容的地方。“因为要授予中美两个学位,必须符合两国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把不兼容的部分兼容起来,需要“不同的转换插头,用多种方式对接”。
“除了兼容还有经费问题”,俞立中对中外办学的困难直言不讳。他介绍,办一所世界一流的精英大学需要很多投入,尤其在起步阶段。上海纽约大学现在的经费主要是由学费、社会捐赠、政府支持等几方面构成。很多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基金会、校友会以及学校自己的资产运作等,来补充学校发展的资金需求。
35名学生为何没能按时毕业? 校长:越是好的大学,淘汰率越高
数据显示,上海纽约大学第一届入学学生295名,毕业时却只有260名,其中35名学生为何没能按时毕业?
对此,俞立中回答得很直接,“越是好的大学,淘汰率越高”。他称,学校采用学分制,“严进严出”,35名未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因病休或学分不够推迟毕业,也有小部分因为不适应或成绩不达标而退学。
周鸿宏刚开始对全英文教学也不适应,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她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虽然顺利毕业了,但她心中还是有一个遗憾,没有享受到“完整的校园生活”——因为学校就是在一栋大楼里,所以她给自己的安慰也只能是提前感受金融中心的气息了。
校长说/“在学校的教学理念中,整个陆家嘴甚至浦东新区都是大学校园”
俞立中说,上海纽约大学选址陆家嘴金融城是希望和位于曼哈顿下城的纽约大学有类似的区位环境,不是把学生放在象牙塔里,而是可以直接感受国际大都市的脉搏,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人才。从外观看,上海纽约大学只是一栋教学楼的“垂直大学”,但在学校的教学理念中,整个陆家嘴,甚至浦东新区都是大学校园。
此前,俞立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实际上,上海纽约大学没有围墙,不仅是物理上的围墙,更是理念上的围墙。上海纽约大学有一句名言“让世界成为我们的课堂”,也就是说任何社会资源都可以是我们的学习载体,都可以被充分利用”。
根据教育部信息,截至2016年9月28日,经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到68所,合作项目达到914个。
俞立中介绍,这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学位授予权的大学有9所,它们的目标和办学模式各不相同。他希望上海纽约大学像一条“鲶鱼”,去调动本土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辐射到基础教育,改变人们对教育的理解。
他认为,中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中外合作办学只是其中一种形式。
正在中外合作办学道路上探索的俞立中,经常告诉前来讨教经验的办学者们——中外办学需要积极的态度,但更需多想想困难。“合作办学的目的什么?能否达到双赢?学校的目标定位是什么?怎样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创新?”
今年5月,俞立中看着第一届学生顺利毕业,他绷紧4年的神经终于轻松了一下。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希望上海的“这抹紫色”,能被更多人了解。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