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在接下来的数月中,来自中国郑州的外科医生会小心翼翼地在帕金森病人的头骨上钻孔,然后在大脑中注入大约400万个由人胚胎干细胞分化出的未成熟神经元(注:即神经前体细胞,可成为多巴胺神经元)。”5月31日,《自然》杂志的一篇报道描绘了这样的场景。
这一场景起源4月11日,适逢第二十一个世界帕金森日,中国宣布国内正式备案的首批两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在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启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的研究团队参与两个项目。
据悉,这是世界首批基于配型开展的多能干细胞分化细胞临床移植研究项目,其中的帕金森病项目是全球首个基于配型使用的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简而言之,这两个项目是分别用人胚胎干细胞分化出的神经前体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来治疗帕金森病和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所谓人胚胎干细胞,指的是来自于人类胚胎,处于未分化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的细胞。近年来,利用人胚胎干细胞来攻克疾病成为科学家跃跃欲试又谨慎推进的一种新方式。
此前,由于国内没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曾使得一批企业游走在灰色地带,推销干细胞治疗产品。这一情况在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印发《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文件后,得以改变。《办法》对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的资质做出要求,并规定机构不得向受试者收取干细胞临床研究相关费用,不得发布或变相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广告,还在伦理审查上设定规范。
2016年10月,中国首批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名单公布,30个国内医院上榜,此次进行首批正式备案项目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便在其中。
帕金森猴模型已完成,数百人中挑选10位配型相符的病人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试验项目有美国、韩国的先例可循,相比之下,用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因挑战更大,受到更多关注。
据《自然》报道,周琪表示,在4年时间里,他的团队已经建立起帕金森猴模型,并达到了官方要求的标准,但相关研究论文尚未发表。在开展人体试验之前,在模式动物上验证疗法的有效性是必要条件。
作为一种神经退行型疾病,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大脑黑质区域富集的多巴胺神经元慢性进行性死亡,导致原本由这些神经元管控的靶区功能失调,影响人肢体的协调运动。
周琪团队的治疗方案是诱导胚胎干细胞为神经前体细胞,再注入到大脑中和帕金森病相关的纹状体部位,以期达到多巴胺神经元再生的效果。
周琪告诉《自然》,在猴子身上进行试验时,最初的一年没有观察到改善现象。但随后,在他们对猴子大脑进行检查时发现,在半数的猴子大脑中,神经前体细胞已经转变为多巴胺释放细胞,剩下的猴子的病情在之后的数年中也呈现50%的改善。
“我们有所有的图像数据、行为数据和分子数据来支持试验的有效性。”周琪说。
而在即将开展的人体试验中,为了尽可能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周琪向《自然》透露说,已经从数百位候选人中,选出和干细胞库的胚胎干细胞配型最相符的10位帕金森患者。
澳大利亚已有一例类似临床试验,科学家仍有顾虑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之前,2016年9月,在帕金森病人身上,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已开展类似临床试验。
只不过,为了减少伦理争议,皇家墨尔本医院选用的是孤雌胚胎干细胞,这类干细胞未经受精,是由卵子在刺激下形成孤雌囊胚并分离而得,具有一般受精胚来源的胚胎干细胞的一般特征。而周琪团队选择的是经过受精的胚胎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发育能力。
对于新事物来说,总会有人担心它未知的风险。
来自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干细胞学家Jeanne Loring也有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计划,但她对《自然》表达了自己的顾虑——神经前体细胞会转变为多种神经元,可能不只是多巴胺神经元,可能会积累有害突变。
但为皇家墨尔本医院的试验提供所需细胞的公司向《自然》表示,临床前试验的数据显示,有97%的神经前体细胞顺利转变为多巴胺释放细胞。
这似乎成为了一个时兴的方向,未来两年,全球至少有5个研究团队将筹备进行类似试验。会不会开启帕金森病的新时代,这还依赖于临床试验数据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