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成立华大运动 华大基因再跨界

1楼
妖精的口袋 发表于:2016-12-15 9:28:00

本报记者  肖玫丽  广州报道
布局了农业、司法、海洋、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之后,华大基因又瞄上了运动健康。
12月13日,华大基因宣布成立华大运动,正式进军精准运动。华大运动董事长朱岩梅指出:“运动对人性的管理、对团队的建设、对领导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运动带给人变化,认识到自己的极限,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其中,共同开启精准运动之门。”
华大基因此次跨界进军运动领域不足为奇。根据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透露,华大基因将围绕“基因”进行产业化布局,即通过基因技术连接各行各业,最终打造“基因+”的生态版图。
近几年,随着资本的不断加持和科研的不断突破,国内基因检测市场日臻成熟,跑在前头的基因企业经过前期的跑马圈地已渐显优势。未来几年,通过内生式科研突破和外延式并购实现平台化,已经是各大基因企业的共识。
精准医疗再下一城
华大运动依托华大基因的科技平台和科研基础。
华大运动成立的同时推出了运动基因检测产品——“因动”,即随因而动。据华大运动首席科学家杜玉涛介绍,该产品能检测部分运动能力相关位点,包括运动潜质、运动损伤、运动营养等,并能通过口腔拭子采样,快速自动化出报告。
此外,华大运动还能提供遗传性心律失常检测,运动前、中、后全营养评估等。目前,华大运动的主营业务为基因检测服务,对企业员工进行体质监测指导干预、为赛事活动进行科技服务支撑、组织科研运动活动。2017年,华大运动将开始筹建运动实验室。
华大运动CEO曹峻表示:“希望能基于诸多身体衡量指标的精准数据化来更好地指导自身开展科学运动,也希望能通过组建华大运动,为更多的运动人群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跨界合作是华大运动进军运动市场的一个方式。记者了解到,华大运动分别与深圳市深潜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北京知因盒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开展战略合作。其中,深潜训练营已发展成为面向多层次人群的系列性的品牌,北京知因盒子健康采用全球最大基因组学中心的高通量测序技术。
悦跑圈创始人梁峰告诉记者:“希望与华大运动一起探讨适合中国人的训练方法、医疗方法、康复方法等,努力把数据管理做起来,而且做得更有趣。”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出炉的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的目标,并指出当前体育社会化水平不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而推进全民健康生活,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强调,“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玩法要永无止境,玩要与科学结合起来,在精准的科学指导下才能精准运动,同时也有精准的营养保证,希望华大运动走出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他说。
基因企业平台化趋势
今年以来,华大基因加快渗透各行各业的步伐,包括成立华大司法,组建华大农业集团并在12月12日开设“华大农业特选专营店”,攻关测序仪制造,涉足海洋水产,探究生物多样性等。在科研方面,华大基因承建的首个国家级基因库也在今年10月份正式开门纳客。
即便如此,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蛟依旧认为:“基因检测市场尚未分配完毕,行业格局也还没形成。现在基因检测市场的增速非常快,做NIPT的人群每年都有不俗的增长,企业都有机会反超,而且肿瘤等领域尚未放开。”
记者注意到,华大基因在各个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竞争对手。
华大基因素来有基因界的黄埔军校之称,原因是其成长历程中培育了一众华小公司。目前,位于基因行业中下游第一方阵的企业包括四家: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达安基因、博奥生物。其余较为知名的企业包括安诺优达、诺禾致源、凡迪生物、百迈克等。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华小公司贝瑞和康的借壳上市。12月4日,天兴仪表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表示将以43亿元的价格购买基因检测公司贝瑞和康100%股权。通过此次借壳,贝瑞和康有望赶在华大基因前头登陆资本市场。
基因慧创始人汪亮向记者表示:“华大基因是在做产业、教育、科研和资本的布局,华小公司则是通过细分领域深挖来做大。但是华大并不想把华小当作对手,更多是想合作,也就是 华创 ,接下来还会有华盟。”

与此同时,基因检测领域的投资并购渐趋火爆。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基因检测公司的数量超过600家公司,不少企业在近两年的资本热潮中完成了天使轮、A轮融资,但估值普遍偏高,业绩增长和利润却低于预期。
“好的标的并不太多,后来者跟排名靠前的几家公司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想获得融资难度就会加大,”王海蛟认为,“随着基因企业逐步进入资本市场,也会带动一些并购的开展,例如企业的产业链布局,最终企业都会走向平台化。”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10156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