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生物器材论坛 http://www.bio-equip.com/

本站是一个提供生物仪器设备和耗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信息的专业网站,为国内的生命科学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医院实验室,生物工程,生物医药产业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最周到的器材采购导航服务。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福建真菌性鱼病检测的研究

1楼
qt123456 发表于:2013-3-23 15:54:00
鱼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草鱼出血病

【病    原】呼肠孤病毒。

【症    状】病鱼轻者全身肌肉呈点状充血,口腔、鳃盖和腹部出现淡红色斑,有的眼球突出;重者全身肌肉呈红色,各器官有点状出血,有的有腹水,肠道无食物,充血不腐烂。

【流行情况】 该病的流行季节是每年的5 ~ 9月。

【预防方法】 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

治疗:(1)内服:暴发速停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5-7天为一个疗程;

(2)泼洒: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 50ml/亩·米或参福康5g亩·米。病情较重,隔日再用1次。

二、细菌性败血症

【病        原】(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嗜水气单胞菌;(3)弧菌。

【症        状】病鱼的口腔、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肌肉充血,肌肉呈显出血症状;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解剖可见腹部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肠壁充血、肠内充气且无食物。鳃丝灰白、肿胀、重症鳃丝末端腐烂。

【流行情况】 该病流行时间为3~11月,高峰期常为5~9月。

【防治方法】 预防:(1)彻底清塘;定期泼洒二硫氰基甲烷25ml/亩·米或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

(2)暴发速停+高能免疫VC拌料投喂,连用2-3天,发病季节每半个月一次。                        治疗:(1)用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杀虫止血灵30ml/亩·米用水稀释后,顺风向全池均匀泼洒;

(2)内服暴发速停+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5-7天。

三、鱼类肝胆综合症

 

【病    原】营养因素,毒性物质,生物性病因以及病源性因素引起。

【症    状】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病鱼体表无显变化,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肝脏颜色略浅,轻微贫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色逐渐变得晦暗,胸腹部、眼眶、鳃盖、鳍基冲血;尤其尾鳍部充血明显,眼球突出并伴有血丝:解剖观察,病鱼体腔内脂肪大量积累,肝脏不同程度的肿大,颜色变为白色、黄色、土黄色、褐色或局部变成绿色,肝脏失去光泽,质脆、易碎;胆囊明显肿大,胆汁充盈,胆汁颜色变为深绿、黑色或黄色。病鱼常伴有肠炎,烂鳃等症状。

【流行情况】 该病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鱼苗、鱼种发病率高。

【防治方法】预防:培养良好的水质,配制营养丰富而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可添加高能营养素、正大肽白金、可立康)科学投喂,切记过量投喂;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

治疗:停食一天,第二天投饲量减半,用暴发速停+鱼肝宝+高能免疫VC拌料投喂,连喂5-7天。

四、赤皮病

 

【病               原】 荧光假单胞菌。

【症                   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鳍的基部均充血,鳍                                                 条末端腐烂,有蛀鳍现象;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亦充血发炎,鳃盖中部表皮有时烂去一块,呈小圆窗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地独游于水面。

【流行情况】 该病4~5月份较常见,每年放养及扦捕后由于鱼体受伤而容易发生此病,常与肠炎、烂鳃并发。

【防治方法】 预防:定期泼洒二硫氰基甲烷25ml/ 亩·米,每隔15天泼洒一次。                                  治疗:(1)全池均匀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参福康5ml亩·米;                                            

(2)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5-7天。

五、细菌性烂鳃病

 

【病        原】 柱状嗜钎维菌。

【症        状】病鱼行动缓慢、对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此称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的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被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末端粘液很多,带有污                                        泥和杂物碎屑。

【流行情况】 该病的流行季节是每年4~10月,最适宜流行水温25~28℃。

【防治方法】 预防:(1)彻底清池消毒;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或碘王1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25ml/ 亩·米;

(2)内服参福康或利福鱼康拌饵投喂,连用2-3天,发病季节每半月用一次。

治疗:(1)用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金碘150ml/亩·米,用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

(2)内服参炎康+鱼肝宝+高能免疫VC或参福康+高能免疫VC+高能应激营养素拌饵投喂, 连用5-7天;

  (3)全池泼洒碘王150ml/亩·米或参舒康5g或参福康5g亩·米,病情较重,隔日再用一次。

六、白头白嘴病

 

【病    原】柱状屈挠粘细菌。

【症    状】病鱼自吻端至眼球的一段皮肤失去正常肤色而变为乳白色,口周围的皮肤溃烂,有如絮状粘附其上,在池边观察游动的病鱼,明显可见“白头白嘴”的症状。病鱼体瘦发黑,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游动,常停留池边,不久就会出现死亡。

【流行情况】 该病流行季节一般是5月下旬开始,6月份是发病高期。

【防治方法】 预防:(1)合理放养,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2)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 25ml/亩·米或霉菌净25ml/亩·米,发病 季节每半个月用一次。

             治疗:(1)全池泼洒霉菌净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病情较重,隔日再用一次。

                 (2)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5-7天。

七、细菌性肠炎病

 

【病        原】 (1)肠型点状单胞菌;

                        (2)豚鼠气单胞菌等。

【症        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病情较重的腹部膨大,两侧有红斑,肛门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肛门有血浓从肛门处流出。肠壁充血弹性差,肠道有黄色粘液、无食,尤以后肠充血发红最为明显,肠粘膜溃烂脱落。

【流行情况】 该病的流行季节是每年的4~9月。

【防治方法】 预防:(1)彻底清池消毒;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或碘王150ml/亩·米;

                  (2)内服参肠宁+高能免疫VC或止痢肠炎宁+高能免疫VC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发病季节每半个月用一次。

              治疗:(1)内服参肠宁+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或止痢肠炎宁+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发病季节每半个月用一次。

(2)全池泼洒金碘200ml/亩·米或碘王20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病情较重,隔日再用一次。

 

八、白皮病

【病        原】 白皮极毛杆菌。

【症        状】开始发病时,尾鳍末端有些发白,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蔓延到鱼体后半部躯干,蔓延的部分出现白色,故又称白尾病。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不久病鱼的头部朝下尾部朝上,在水中挣扎游动,不久即死亡。

【流行情况】 该病的流行季节是6~8月。

【防治方法】 预防:(1)彻底清池消毒;定期泼洒霉菌净25ml/ 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25ml/亩·米;

(2)内服利福鱼康+高效免疫多糖+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天

 治疗:(1)彻底清池消毒;定期泼洒霉菌净50ml/ 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

      (2)内服利福鱼康+高效免疫多糖+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天;

九、打印病

 

【病        原】 点状气单胞菌。

【症        状】通常在肛门两侧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面加盖红色印章,随后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的表皮腐烂,露出白色真皮,充血发炎,最后形成溃疡,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游动缓慢,食欲减退,衰竭死亡。

【流行情况】 该病的流行季节是每年7~9月。

【防治方法】 预防:(1)经常加注新水,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2)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或碘王150ml/亩·米;

                 (3)内服利福鱼康+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发病季节每半月用一次。

                        治疗:(1)内服参舒康+高效免疫多糖+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

                              (2)全池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病情较重,隔日再用一次。

十、竖鳞病

【病    原】点状极毛杆菌。

【症    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起而张开,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鳞片基部有囊肿;有时鳞基部和皮肤表面还伴有充血,眼球突出。

【流行情况】 该病的流行季节是每年的春季。

【防治方法】 预防:(1)彻底清池;患病的鱼种用2%的食盐水和3%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浴10分钟;

                   (2)定期泼洒金碘150ml/ 亩·米或碘王150ml/亩·米。

              治疗:(1)发病初期加注新水;

                   (2)全池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霉菌净50ml/ 亩·米或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

                  (3)内服参舒康+高效免疫多糖+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1998-202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
Processed in .10156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