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再从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角度思考现代生物工艺装备设计及制造
上次《机械工业复制时代下的生物工艺装备》主要是从科技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当代的机械工业复制品在生物反应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一点想法。今天想从艺术的角度来聊聊生物工艺设备的特殊性。
借用标题引用的“立体主义”概念,比较早的出现于 1 个世纪前的艺术发展史里。这里不得不提到两位对世界影响深远的画家,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尤其是多产的毕加索以众多天马行空式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叹为观止的印象。
当年,他们出人意料地从非洲雕刻的造型和尖锐的对比中吸取灵感,由此基础上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手法:摒弃了对画面协调性上的过分关注,以一种冲突和扭曲的画面来形成一种图像语言表达形式。他们的发迹也恰恰处于欧洲工业技术迅猛变革的时代洪流之中。
照相机诞生于在十九世纪中期的1839年。这个“独眼龙” 怪物对艺术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一大群艺术家紧跟着时代的脚步,放弃了传统的造型艺术,转向了以摄影,电影和电视作为媒介的创作生涯。
也恰恰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多被后世封为“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大师:马奈、莫奈、塞尚,梵高。他们给人类的艺术历史留下了很多不同凡响,至今都令人趋之若鹜的传世之作。
[快车下载]微信图片_20221202164035.jpg:
乔治·布拉克《小提琴与调色板》图片来源:网络
试想,十个人在同一个山丘上,用同一架相机,拍摄同一个角度,那么最终的成像肯定会非常接近。但是,如果还是让这十个人,拿起画笔,还是同一个角度观察后作画,那一定会是明显不同。这不是说他们的画画水平的参差不齐,而是人类生命本性的差异性使然。
当我们用肉眼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经过大脑的解构,再通过画笔所表达的内容肯定是加入了个人的观点,情感和隐喻,从而画作所表达的重点——也可以说是焦点,是大为不同的。甚至于,为了构图,你可能需要在画面中加入一棵原本不存在的树干,通过树干和树枝的分叉来表达景色的远近,
亦或用树叶的形状,来表达这个景色所处的季节。
简单来说,照相机的机械镜头记录的是一瞬间的现实世界,当然也就是光和影的合成图像。而画者记录的是对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光阴故事。一副画作,包含画家严密的观察,大脑记忆,绘画技巧,个人经验,以及情绪和思想的表达。
- 评论[支持者: 0 人 ,反对者: 0 人,中立者: 0 人] 查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