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equip2 | 2011-4-20 17:05:00
评论言论:
中国干细胞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 毛开云
由于干细胞研究的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仅有十几年时间,而中国本身的研究水平并不差,所以中国和西方国家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一领域,中国最有可能完成科学上的原创性贡献。事实上,中国的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确实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骨髓移植研究;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临床骨髓移植治疗血液病陆续开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除骨髓移植外,外周血和脐血干细胞移植也逐步普及应用于治疗血液病和肿瘤。
1.干细胞产业化发展基地
干细胞产业化发展基地的建立对中国干细胞疗法的研发以及干细胞的产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的作用。
2009年,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化项目在江苏省泰州市中国医药城正式开工建设,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干细胞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储存业务同时启动。该产业化项目由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省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建并负责全面运营。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化项目,是在江苏省干细胞库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的扩大建设,包括干细胞技术转化中心、检测中心、江苏省干细胞库二期工程、干细胞临床技术服务中心四大中心,是集干细胞技术转化、干细胞储存和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干细胞产业化基地。其中江苏省干细胞库二期工程将严格按照 GMP 及美国 GTP 标准进行建设,建成后设计储存量将达到100万份,成为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干细胞库。该库将会进一步扩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等多种来源的干细胞保存业务,并在iPS细胞方面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力量,为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难治性疾病提供高质量的干细胞源,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提供强大的保障。
2.中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开展现状
根据美国NIH统计,截至2010年5月26日,中国大陆地区共开展干细胞相关临床研究35项,中国香港3项,中国台湾地区共开展22项临床研究。与国际上在干细胞领域领先的国家相比,中国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的数量明显偏少,中国干细胞科研成果向临床的转化进度还有待提高(图1)。
在中国(除中国台湾地区)开展的临床研究中,I期临床研究共14项,II期临床研究共23项,III期临床研究5项,而IV临床研究仅有1项。从研发阶段的分布上来看,与中国与国际干细胞疗法的临床转化进程基本一致,都处于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等特征的研究中。此外,从这些临床研究所使用的干细胞类型和治疗疾病类型上,使用的干细胞主要集中在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疾病类型则主要集中在血液疾病、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参考文献:
[1]http://www.nih.gov/
[2]http://guba.hexun.com/600645,guba,4467330.html
来源: http://www.hyqb.sh.cn/publish/portal3/tab871/info5541.htm